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哈市地铁1号线轨道铺设全线贯通 年底车辆可进入轨道
2012-11-07 08:51:01 来源:哈尔滨新闻网  作者:徐光胜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1月7日讯 6日,在地铁1号线轨道工程铁路局至博物馆区间内,随着最后一节25米长的轨排被顺利铺装在地下隧道线路上,哈市首条地铁轨道铺设实现全线贯通。这标志着哈市地铁工程已由铺轨施工等土建项目开始进入车辆设备调试阶段。今后,哈市地铁施工将进入设备安装和车站装修阶段,预计年底地铁车辆可进入轨道。

  哈尔滨首条地铁轨道铺设全线贯通,比年初制定的节点目标提前23天。记者 李毅 摄

  据了解,哈市地铁1号线线路大致呈南北偏东走向,自南岗区哈南站至道外区哈东站,共有18个车站,17个区间,全长17.466公里。自去年6月首条轨道开始铺设以来,哈市地铁施工先后克服了国内首次高等减震技术工艺复杂、单洞双线7381隧道限界狭小难于施工、高寒地区钢轨焊接和混凝土质量进度难于控制等施工难题,总计投资近3亿元,往返双向铺轨54.115公里,比计划节点目标提前23天。

  在地面有古建筑、医院、学校等重点减震区域,地铁1号线广泛采用了钢弹簧浮置板道床、隔离式减震垫等技术,其中高级别的钢弹簧浮置板道床区段为3.4公里,全线累计实施减震工艺区段比例占1/3。同时,为减少地铁在行车过程中的噪声,保障乘客在相对安静的环境乘车,轨道铺设中采用无缝线路焊接技术,全线累计完成2600个焊接头。


  克服地铁铺轨施工专业交叉多、减震形式多等施工难题,600余施工人员昼夜奋战一年半,完成冰城史上首次地下“穿越”———一条地龙穿冰城

  昨天11时,博物馆区域依旧人来人往、车水马龙,而在其下十余米深的隧道里,一节25米长的轨排被顺利铺装在地下隧道线路上——哈市首条地铁轨道铺设由此实现全线贯通。

  2011年6月11日,哈尔滨地铁1号线首条轨道开始由清滨公园向哈医大二院方向铺设。随后,工程陆续克服了专业交叉多、减震形式多、轨道几何尺寸要求精度高、有效工期短以及冬季施工低温影响等难点,铺设轨道正线35公里,完成国内首条高寒地区地铁线建设。

  特殊温差考验铺轨测量

  相对地面上的寒风凛冽,从哈铁路局站点入口处下潜进入地铁隧道,地上地下的温差让人明显感觉到地下的温暖和潮湿。新铺好的地铁轨道,看上去同火车轨道差不多,区别之处在于,地铁轨道之间没有铁路轨道中间的枕木。

  施工用轨道车以每小时10公里速度载着一行人向隧道深处行驶。平时,铺轨所用的混凝土、组装的轨排、施工材料等,全部通过轨道车运往隧道深处。

  由于哈市地上地下基础温差较大,相比南方城市,哈市地铁隧道内潮气很重,常常会影响到铺轨前的测量工作。中铁一局铺轨基地项目经理李伟说:“潮湿空气在地下很容易形成雾气,有时隧道内20米开外什么都看不到。”

  对于挥不去的水雾,施工人员没有更好的办法,只有最直接也是最简单的办法——在隧道内架设排风机驱雾。但排风机的轰鸣声往往又与施工机械的杂音混杂在一起,使施工人员的工作环境完全被铺天盖地的噪声所覆盖。

  有限空间每天“前进”75米

  地铁轨道由每节25米长的轨排组成。铺轨时,轨排通过轨道车运至地铁隧道内,由铺轨工人操作龙门架,把轨排安装好后进行混凝土浇筑,使地铁轨排牢牢地固定在地铁隧道内。

  地铁1号线线路大致呈南北偏东走向,自南岗区哈南站至道外区哈东站,全长17.466公里,总计需铺设往返双向轨道54.115公里。在空间有限的隧道里,施工过程包括清理隧道地面、组装轨台(龙门吊及轨道)、架轨、浇筑混凝土等十余个工序。每天625名施工人员分三班倒,正常情况下每天只能铺设3节轨道,向前推进75米。

  哈市地铁1号线采用“轨排架轨法”铺轨,铁轨、轨枕、扣件等各部件在铺轨基地组装成轨排,然后再开始铁轨吊装、调试轨道方向、浇筑混凝土、焊接、拆除铁轨支架等步骤,每一道工序都必须做到百分之百精确,这样才能防止温差等客观因素导致偏差。

  在工程最紧张的时候,施工人员每天从早6点工作到晚8点,只有中午一个小时的休息时间,休假更是不可能。在地下待的时间长了,几乎所有施工人员一回到地面,见到光明,就觉得特别开心。

  “过两天可以回家一趟了,或许还能赶上搬家。”李伟昨天在潮湿阴暗的施工现场松了一口气,来自大西北的他负责哈市地铁轨道铺设现场指挥,已经夜以继日地坚守了一年多。

  无缝焊接造就“一根钢轨”

  和一些城市地铁线都会穿越一些郊区段不同,哈市地铁1号线几乎全线都在贯穿城区繁华的路段,这使得减震措施尤为重要。

  经过测算和环评,哈市铺轨施工中分为普通道床施工和减震道床施工两种方式展开。为减少地铁运行对周边及地上古建筑、学校、医院等区域的影响,轨道在铺设时则根据隧道与周边建筑物的距离、土层的厚度以及直线距离等采取减震施工。

  据了解,哈尔滨地铁1号线广泛采用了钢弹簧浮置板道床、隔离式减震垫等技术,实施减震区段占地铁全线长度约三分之一,其中重点区段的高级别钢弹簧浮置板道床减震区段长达3.4公里,最大限度减少了对周边居民生活的影响。

  地铁1号线轨排每节长度约25米左右,铺装成地铁轨道后,接缝会对地铁车辆运行产生大量的噪声。为此,施工单位使用德国进口的移动式闪光接触焊接机组,使无缝接轨的长度达到了2公里左右,将使地铁车辆在运行过程中更加平稳、安静。据施工人员介绍,地铁铺轨工作结束后,还要对整条地铁轨道进行无缝焊接,加上现在的避震技术,地铁车辆就像行走在一条钢轨上一样,市民在乘坐地铁时将平稳、无噪声。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代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