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图片新闻  >  光影龙江
搜 索
生态拜泉让“美丽”照进现实
2012-11-20 11:38:11 来源:齐齐哈尔日报  作者:武兵 陈晓伟 董娜 王冰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1月20日讯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美丽中国”……铿锵有力地表达了中华民族之于世界的自觉担当与追求;植树造林、治理小流域、纠正非法林权转让、发展循环经济,打生态牌、走绿色路……彰显了拜泉人民之于民族的自觉担当与追求——

黑龙江仙洞山梅花鹿自然保护区的梅花鹿。

丁家沟小流域冬季美景。

  拜泉很美,相信这是很多到过拜泉的人最直观的感受。

  “北国风光,四季妖娆”——春季林海绿涛,夏季清凉宜人,秋季五花山色,冬季银装素裹,是拜泉四季生态风光的真实写照。

  11月9、10日,记者心中揣着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的“生态文明”、“循环经济”、“美丽中国”这些词儿,走进了拜泉。

  两天看来,拜泉真的很美。尽管不见了春夏秋三季时的杨柳青翠、叶影婆娑、绿荫浓郁、松峦叠翠、清溪流淌、田畴沃野、满目青山,但恰逢白雾环绕、雾凇遍布、银装素裹,让初冬的拜泉呈现一种别样的景色,穿行于松树成行、幽谷宁静的山中、小流域间,也让人仿佛进入了童话世界。

  路有树相伴,村有树环绕,田有林防护,山、水、人、房屋等万物尽被包裹在层林中,人与自然无限和谐之美令人陶醉……也凸显出拜泉县独具魅力的生态风光。

  而了解了背后拜泉县所做的工作,不仅让人感慨,拜泉县始终在打造的不光是生态拜泉,更是大美拜泉!

  半个世纪的生态农业建设,让拜泉县实现了——

  由“荒草连天”北大荒到“和谐秀美”新城乡的嬗变

  拜泉,历史上有“拉不败的拜泉”之美誉,以东北“四大粮仓”之一闻名遐迩。

  在农业经济上为国家做出了贡献,功劳不可否认;一度成为“荒草连天”的北大荒,更是拜泉多年来始终在正视的过往。

  大自然有限的资源,如何满足无限的经济增长和发展对物资财富无限的需求?植树造林、小流域治理……历经几十载的生态农业建设,就这样一任一任地“传”了下来。


 

  共营造人工林123万亩,形成了10629个人工林网格,活木蓄积量1100万立方米,林木价值119亿元;

西下川湿地风光。

  累计治理小流域122条,治理侵蚀沟1.8万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48万亩,建设生态经济区182个;

  治理后的坡耕地减少径流78%,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0.51%,空气湿度提高10-14%,风速降低58%,森林覆盖率由3.7%增加到22.7%……

  历经半世纪的生态农业建设,拜泉县终于“脱胎换骨”,初步实现了生态、经济、社会三个效益的统一,更实现了向“和谐秀美”的新城乡的嬗变。

绿荫下的拜泉县城。

  这期间,1958年,拜泉县被周恩来总理签发命名为“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1993年,国务院田纪云副总理题词,省长邵奇惠题写碑文,诞生了天下第一座生态纪念碑。

  拜泉还先后被评为国际生态工程一等奖、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全国水土保持先进县、全国生态农业建设先进县。2001年被联合国工发组织命名为国际绿色产业示范区。

  先后有10多个国家的专家到拜泉县考察生态经济,盛赞拜泉县的生态经济是“宏大的工程,伟大的事业”。

  黑龙江省委书记吉炳轩视察拜泉县生态农业时说:“拜泉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

  把生态优势变成经济优势,让拜泉县实现了——

  由线型经济向环型经济发展的转变

  虽然生态建设让拜泉人民尝到了甜头,但是如何把生态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却成了拜泉亟待破解的命题。

  拜泉县在生态建设上的实践,不仅仅是树起一面生态文化旗帜。在采访中,老县委书记、国际知名生态专家王树清说:“循环经济是实现生态文明的有效途径,同时只有体现生态文化和文化品位的循环经济,才是深层次意义上的循环经济,才是真正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循环经济。”


   在这一探索过程中,拜泉县不断试图在寻找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的方式,而由线型经济向环型经济发展就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又是转变中的必然要求。

  ——纠正非法林权转让,正视划清关注民生、还是傍大款的界线,换回经济损失2个亿。这一举措为转变发展方式、建设循环经济、实现科学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的根本措施,不断加大推进力度。无论是单个企业的小循环,一个工业园区的中循环,还是整个县城经济发展的大循环,都取得了较大进展。

  ——实现生态建设产业化,生产发展生态化,从而形成上下游产品接续成链,关联产品复合成龙,资源产品闭路循环,名牌产品跨产业、跨地区、开放式循环为特色的循环经济体系。

  ——发展循环经济,引进战略投资者……

  如今,经过近年来拜泉县在发展县域经济过程中,不断探索的循环经济发展之路,已经实现了由浅层次意义上的循环经济向深层次意义上的循环经济的转变,逐渐彰显出拥有自己个性的先进生态文化和高水平的文化品位的循环经济的生命力。

  举生态旗,走生态路,新一届拜泉县委、县政府开始——

  由建设生态拜泉到建设生态拜泉、大美拜泉齐头并进

  如今的拜泉,已不局限于建设生态拜泉,更向着大美拜泉迈进。而这一点,也让拜泉人坚定地按照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到的建设“生态文明”、“美丽中国”继续走下去。

  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中来论述,并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这些都更加坚定了拜泉人向既定目标迈进的决心。

  可以说,自2011年以来,新一届拜泉县委、县政府就继续秉承着这个目标:坚持举生态旗,走生态路。

  按照省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大美龙江”建设的总体要求,拜泉县在建设生态拜泉的同时,又开始向建设大美拜泉迈进:

  ——加大植树造林力度,今春拜泉全县完成造林2.3万亩,育苗3700亩,造林数量和质量在全省名列前茅,在国务院新近公布的新一期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名单中,黑龙江省只有拜泉和虎林入围。

  ——被列为全省大美龙江建设示范点。

  ——积极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产业,以“一城、二园、三地、四环、五线”(一城:生态县园林城;二园:生态公园和宝塔公园;三地:烈士陵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生态展览馆生态文化实践基地和生态建设教育基地;四环:环城带状林带;五线:开发建设绿色百里长廊五条旅游路线)为主要内容,重点开发小庐山、五岭峰、通双、双仁、北狐仙塘等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双阳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仙洞山梅花鹿省级自然保护区正在申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展示拜泉独有的清爽、灵动、多彩多姿的生态文化和鹿文化魅力。

  ——经省旅游局批准,拜泉县已被纳入哈尔滨—五大连池—黑河这条全省重要旅游线路,以其独特的生态风光,将与哈尔滨、五大连池、黑河旅游资源相互联动,共同发展。

  如今的拜泉县,正以其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独具魅力的原生态自然风光,吸引着中外专家、游客纷至沓来。

  如今的新一届拜泉县委、县政府,正率领全县65万人民,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奋斗精神,狠抓产业项目建设,进一步加强生态建设,努力让拜泉的天更蓝、云更白、草更茂、土更肥、粮更丰、水更清、林更密、景更美,正在为建设富裕拜泉谱写新的华彩乐章!

责任编辑:王凌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