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科教·就业  >  就业
搜 索
大学生求职目标转向二三线城市 更看中“实业”企业
2012-12-02 08:52:03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晨报  作者:史东旭 周晓薇 王松岩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2月2日讯 1日,由哈尔滨市委组织部、哈尔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哈尔滨国际会展中心联合举办的“2012哈尔滨全民创业就业服务月启动仪式暨大型人才招聘会活动”上,630家参会单位提供就业岗位18700余个。记者发现,很多求职的大学生开始青睐二三线城市。

  学生投简历很“抠”

  记者在招聘会现场看到,多数企业收到的简历并不多,没有出现简历堆积成山的场面。多数求职者选择先到企业展位进行详细的咨询,如求职的岗位具体负责哪些工作、工资待遇、发展前景等问题。如果符合自己的求职意向,才会交给企业一份个人简历。

  哈尔滨市某文化传媒公司的展位前聚集了10多位求职者,同学们咨询了工资待遇,有没有五险一金,上升空间等,然后在企业应聘登记表上留下姓名和联系方式。10多位求职者中,只有3人留下了简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前来应聘的求职者不少,但多数求职者只登记了姓名和联系电话,一上午才收到20多份简历。

  刚投过简历的哈尔滨师范大学西语学院的应届毕业生吕文龙告诉记者,他在招聘会逛了一上午,投了4份简历。他已经参加了十几场招聘会,发现只是草草地将简历投给企业,成功率很低。所以,他现在求职时先和企业聊,觉得双方都满意后,才投简历。


 

  求职目标转向二、三线城市

  此次招聘会,省内外的二三线城市提供了四五千个岗位。与以往不同的是,很多大学生改变了以往只留在大城市的想法,转而开始关注二三线城市的岗位。

  武凤娇是东北农业大学文法学院的一名大四学生,英语专业的她想在毕业后当一名英语老师。武凤娇说,她在大学期间做过家教、在培训机构也做过兼职,算是有一些教学经验,去学校当英语老师,专业对口。

  武凤娇在招聘会现场看到了一份巴彦县某辅导学校招聘英语老师的工作,每月工资1500元左右,供食宿,她马上向用人单位递交了个人简历。虽然巴彦县离哈尔滨市区有点远,但是武凤娇觉得刚刚大学毕业,能力还不够强,只要能找到一份适合自己、锻炼自己的工作,远近无所谓。

  大四学生张自雨在招聘会现场也同样选择了一份巴彦县红光乡某锅炉厂技术员的工作,每月工资3000元。他说,虽然巴彦县是一个县城,但是相对于大城市,县城的发展机会多,而且工资也不比城市少,况且在日常开支上也比城市节省很多。

  像武凤娇、张自雨这样选择去县、市工作的大学生还有很多,特别是一些应届毕业生,面对招聘企业提出的工作经验,他们只好选择了二三线城市就业。

  大学生更看中“实业”企业

  记者在某医药公司的招聘区看到,工作人员的周围挤了很多人,正在提问。据这位工作人员介绍,虽然该公司远在浙江,但他这里就一直没断过人,两个小时就收到了近200份个人简历,这还是经过挑选后的。

  而在某证券公司的招聘现场,发单员在发传单,很多人看了一眼就把传单扔到了垃圾箱。工作人员说,由于证券市场受到经济环境影响,市场不景气,很多人都不愿意找这类工作。这次公司打算招聘20名业务员,一上午只收到了3份简历。

  一些求职的学生表示,随着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他们觉得还是那些有企业、有厂房、有固定资产的企业稳定。因为他们刚刚走出校门,对于一些与证券类、电子类的企业并不十分了解,去这些企业工作心理没底。

首页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张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