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低速等时首日记者体验新变化 的哥先和乘客商量走哪
2013-12-02 09:02:51 来源:东北网-新晚报  作者:杨建平 刘希阳 刘首辰 刘旭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2月2日讯 昨天,市民打车进入低速等时时代。面对新开启的低速等时计价模式,本报记者兵分三路体验低速等时计价后,给人们带来的出行新改变。

  等5个红灯多蹦2元钱

  影响低速等时计价原因主要为红灯时间长短和交通是否顺畅

  昨天9时,记者从道里区工程街搭乘一辆空驶的出租车前往珠江路和中山路交口。当车辆行驶到哈站时,计价器显示行驶里程为3公里,低速等时启动。

  记者遇到的第一个红灯是在红军街与花园街交口的信号岗,车一停,计价器开始以“秒”为单位计时,40秒后,记者通过该信号灯。随后,记者依次在河沟街、革新街、赣水路以及珠江路交口碰到了4个红灯。在中山路与珠江路交口等红灯时,计价器显示时间恰好累计为5分钟,这时计价器瞬间“蹦了”2元钱,记者算一算,从上车到下车共行驶8.9公里。

  9时59分,记者乘车从国际会展体育中心前往友谊路,途经红旗大街、先锋路、宽城街、南极街、经纬街、友谊路。当车辆行驶至先锋路与宽城街交口时开始计时。之后,一路上车辆较多,红灯也较多。最后累计计时时间超过了10分钟。

  拉12个乘客没一个蹦字的

  就算在商圈打车容易堵车,等到了3公里时,堵点一般都过了

  8时52分,记者从工程街乘坐出租车前往乐松广场,很容易就打到了空车。出租车司机张师傅说,由于周日路面通行情况较好,在记者上车之前,虽然也有等时,但没有一位乘客累积到5分钟,没有发生计时费用。

  10时6分,记者在道外北十四道街打车前往报业大厦,北新出租车公司的赵师傅说,他5点多出的车,一上午拉了12位乘客,没有一个加上低速等时的钱,最远的乘客从黎明大市场打车到龙塔,9公里的路程一共才计时3分半,更多的是连3公里还没到的路程,连计时的基本条件都没达到。本地市民大多去的地方都不远,新一百到省博物馆算是容易堵车的路段,可是这两个地方的距离也才3公里,根本用不上低速等时。记者一路上都没遇到堵车,10时19分顺利到达目的地,低速等时累计计时1分钟,没达到5分钟“蹦字”的标准。

  绕路走有时比走近路合适

  的哥开始倾向于提前和乘客商量路线

  低速等时实施前,市民一般都让出租车司机选择近路走。低速等时实施后,堵在路上的时间直接决定着乘客多掏钱,司机少拉活。

  “走桥上可能会堵车,桥下绕点但能早点到。”记者在安国街打车前往服装城时,出租车司机李师傅主动提供路线让记者选择。“现在绕路走有时候可能比走近路合适。”李师傅说,现在实行低速等时了,出租车司机和乘客都在适应中,以前出租车司机习惯自己觉得哪条路好走就走哪,现在更尊重乘客的意见,提前商量好了大家都满意。

  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市民,大多数人都觉得先商量好路线这个方法不错,还有一些市民表示自己对路线不太熟悉,只要最后车费别差太多,无所谓走哪条路。

责任编辑:张广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