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真情时刻
搜 索
言传身教淳朴家风 淡泊名利大医精诚 ——记95岁高龄仍坚持出诊的“国医大师”张琪(下)
2017-03-23 10:43:00 来源:东北网  作者:杜筱 王刚 牟雪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2010年12月张琪在书房题写贺词。(资料图)

  现在,每天早上六点左右起床,洗漱后就会去书房练习书法,也时常在室内散步,直到微微汗出,行气活血。空下来会听听京戏,看看书,坚持学习,锻炼思维,让大脑处于活跃状态。已95岁高龄的他如今身板仍然硬朗,这与他经常保持运动不无关系。

与家人一起享受大自然。(资料图)

  在生活中,张琪是个俭朴随和的人,除了中医以外,什么都可以随便。烟酒不沾,饭菜随意,从不进补,也不做专门的疗养。不苛求情调,不附庸风雅,不贪图享受。性格随和,不急不火,很少见盛怒。这也是他健康长寿的重要原因。他强调,人们想要长寿,不是靠一朝一夕的调养、进补就可以做到的,而是需要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对于养生,每个人的情况不尽相同,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遵循科学规律,泰然自若地调摄身心,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快乐地工作和生活。

  家风如雨,润物无声,是给予后代最好的无形资产,是留给后代丰厚的精神财富。

  张琪的家风不仅言传,更靠身教。他75载大医精诚的人生,沉淀了低调、豁达与睿智的朴实和向善的正能量,这种朴实的正能量支撑着他的家,也深深影响、感染着周围所有人,为人们树立了大师的榜样,也为社会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附:“国医大师”张琪教授简历

  1922年,生于河北省乐亭县。

  1928年,在祖父文蘭公的教导下学习中医典籍。

  1938年,只身闯荡东北,从做天育堂药店的学徒开始,奋发苦读。

  1942年,通过了汉医资格考试,取得了行医证书。

  1948年,他以全省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考取中医师证书。1951年,在哈尔滨市中医进修学校脱产学习西医一年。

  1955年,调入黑龙江省中医进修学校(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前身)执教。为培养黑龙江省的中医骨干和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首批师资力量做出了贡献。

  1957年,参与筹建黑龙江省祖国医药研究所,并任中医内科研究室主任,逐渐将肾病的治疗与研究作为主攻方向。

  1964年,撰写了《脉学刍议》一书。

  1964年,去重庆参加全国肾病学术会议,他的大会发言“慢性肾小球肾炎证治”获得岳美中老中医等一致好评。

  1976年,组织人员编著出版了《中草药》和《中医基础》,为提高黑龙江省基层医生的中医学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1978年,参加全国科学大会。作为寥寥无几的中医界代表,决心为中医科技事业再扬风帆。

  1986年,国家科委和卫生部确定“七五”攻关计划,张琪关于“中医治疗劳淋”的课题中标。

  1990年8月,张琪与邓铁涛、任继学、路志正、焦树德、巫君玉、颜德馨、裘沛然等8位名老中医,为加强国家中药管理局的职能联合致信国家主席。

  1998年8月11日,张琪与邓铁涛等8位名老中医致信国务院总理,提出发展中医中药,弘扬民族瑰宝的重要性,“中医药学术的丢失,将是全民族的无法挽回的损失”。8位名老中医的进言,被称为“八老上书”,对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009年,张琪名医工作室被中华中医药学会授予“全国先进名医工作室”。

  2009年,被国家人事部、卫生部联合授予“国医大师”称号,黑龙江省仅此一人。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责任编辑:王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