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理论文章
搜 索
凝聚起全面振兴发展的强大力量 省城理论界学习贯彻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座谈发言摘编
2017-05-11 08:15:00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让振兴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省人民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王爱丽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为我省人民绘就了宏伟蓝图,作出了“切实担负起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生活的时代责任”的庄严承诺,对践行以人民为中心,使振兴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省人民意义深远。

  一、坚持人民至上,切实保证振兴发展成果共建共享。古人云:“为国者以民为基”。坚持人民至上,就必须做到确保“民生优先”“民意为重”。强调“民生优先”,即树立群众观点、站稳群众立场、践行群众路线,作出新的决策、出台新的政策都要把民生放在优先位置来考虑。这充分彰显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情怀,集中体现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想着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宗旨意识;强调“民意为重”,即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使我们的工作更加符合群众期盼、真正赢得群众认可。正所谓“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惟问政于民方知得失,问需于民方知冷暖,问计于民方知虚实,这才能使决策更加符合群众意愿。体恤民生、尊重民意,倾听民声,体察民情,集纳民智,赢得民心,是对执政者的基本要求。坚持人民至上,就必须牢记使命责任,确保社会质量提升,发展红利共享。走出一条基本民生有效保障、小康民生全面实现、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的共享发展之路。报告确立的今后五年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让人民充满期待;报告描绘的2030年实现黑龙江全面振兴的愿景,预示着未来社会建设将走出一条生活质量高、社会效益好、社会结构优和社会动力活力充分释放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二、直面民众关切,全面部署保障改善民生战略任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报告提出,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振兴发展的重要工作。我们要突出重点,针对群众最关切的问题发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要精准施策,真正落实好实施产业增收、转移就业、教育扶智、金融扶持、社保政策兜底脱贫攻坚行动的“五个一工程”;加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建立常态长效脱贫机制,坚决防止“数字脱贫”“被脱贫”现象,确保贫困县如期摘帽,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决不让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掉队。不断改善城乡居民居住条件,加大林区、煤城棚改力度,推动城市棚改向非集中连片棚户区、城市危房和城中村改造延伸,完成现有存量棚户区和农村泥草(危)房改造任务。实施更加积极就业政策,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突出转岗分流职工、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和农业转移劳动力四类重点人群;坚持以创业促就业。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实现劳动报酬和劳动生产率同步提高。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稳步提高统筹层次和保障水平,基本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统筹推进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提高城乡低保和特困人员救助水平;关爱农村“三留守”人员,发展社会福利、慈善和残疾人事业。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进“健康龙江”建设、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统筹养老发展、加快体育发展等。

  三、聚焦重点领域,着力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整体协同改革。

  改革的深度,民生的温度。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动力,也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动力。在社会体制改革上,我们要突出两大重点,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和加快社会事业改革。在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上,我们要积极探索社会治理新模式,坚持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四个治理”;要推动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四化建设”;要坚持和完善基层党组织领导的群众自治制度;要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在加快社会事业改革上,我们要突出民生导向,切实抓好教育、医药卫生、收入分配、就业和社会保障等改革,使各项改革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改革成效上相得益彰。社会体制改革作为社会建设的首要任务和中心环节,如何在社会事业改革中保障改善民生、在“政社分开”改革中推进社会治理体制创新、在社会动力活力激发中推进社会共治、在公共安全体系构建中防范和化解矛盾风险,理应成为未来加强社会建设聚焦的重点领域。

首页  上一页  [6]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刘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