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科教·就业  >  科教
搜 索
【讲述校训故事 涵育核心价值】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拓荒中诞生 创业中成长
2017-05-28 08:53:00 来源:东北网  作者:周秘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东北网5月28日讯(记者 周秘)扎根垦区、依托大庆、立足龙江、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经过五十余年的发展,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秉承着“困知勉行、积厚成器”的校训精神,服务现代化大农业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1958年,王震将军率领十万转业官兵挺进北大荒,在千里沃野上建立起了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点燃了现代农业的燎原之火。同年,为了给黑龙江垦区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撑,王震创办了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并兼任第一任校长。转眼间,昔日的北大荒早已是举世闻名的北大仓,而当年的荒原学府也已发展成为具有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授予权的多科性大学。

  据统计,黑龙江垦区50%以上的中高层管理干部和90%左右的技术骨干均出自八一农大。以“垦农18”、“垦农19”等高油大豆品种为代表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农作物品种,以及秸秆还田技术、保护性施氮技术、化肥深施技术、大豆三垄栽培技术、畜禽规范化养殖技术、动物重大疾病传染病防治技术、水稻机械及栽培技术、大规模数字农业技术等一大批具有现代化大农业特色的科研成果,有效地转化为了现实生产力,创造出了数百亿元的社会经济效益。

  然而,八一农大的成长史并非一帆风顺。学校原址位于密山市佩德镇北,九十年代后期,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高校间的竞争全面展开。八一农大的办学区位劣势越来越突出,人才流失加剧,引进困难;生源不足;学校办社会的局面难以打破,办学负担日益沉重。这三大矛盾严重威胁着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如果说其它学校搬迁是为了谋求更大的发展,而八一农大迁校则首先是生存的需要。

  正当八一农大迫于办学形势需要即将对校园进行大规模扩建的关键时刻,2002年11月底,学校主要领导得知了大庆市政府出台优惠政策吸引高校落户的重要信息。这个信息再次点燃了八一农大人的迁校梦想。

  八一农大人用破釜沉舟的勇气去抢抓这稍纵即逝的宝贵历史机遇,仅用30天的时间,就先后争取到了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与大庆市政府达成迁校协议,并使黑龙江省政府正式做出同意学校搬迁的决定。八一农大人身上蕴含的那种无私无畏的创业激情,给初识的大庆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校园。

  为将迁校可能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八一农大人确定了用一年时间完成整体搬迁的目标。从新校园建设指挥部成立到完成整体搬迁,在10个月300天的时间里,八一农大遇到了多少困难,恐怕连八一农大人自己都难以说清。仅是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和持续40多天的阴雨天气,就足以让所有的工程建设者们望而生畏。然而,深得解放军优良传统和“北大荒精神”陶养的八一农大人,以实际行动践行了自己的诺言。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这是铁人王进喜的一句话,它曾感召过整整一代中国人。几十年后的今天,来自北大荒的八一农大人也将这句话作为自己的座佑铭,断然放弃所有的退路,以战则必胜的信念勇敢地迎向扑面而来的重重困难。

  2003年1月6日,新校园筹建工作正式启动;3月20日全面开工;9月15日,近4000名新生报到入学;10月15日,一万余名师生全部进入新校园。八一农大人仅用300天的时间在平地上建起了新的家园,完成了横跨黑龙江省东西部700余公里的战略性迁移。人们用“涅槃之舞”这个词来形容八一农大迁校。

  2005年,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弘扬八一农大优良传统,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学校重新对校训、八一农大精神进行了凝练和阐释,确定校训为“困知勉行、积厚成器”。困知:遇困而求知;勉行:尽力实行。在不断克服困难中求得真知,有了知识就勉力实行。“积厚成器”意思是指根基深厚,养成才干。立此校训旨在激励全校师生,要有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不断进取,厚积薄发,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新时期,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大力实施本科专业质量提升工程、优势特色学科发展工程、师资队伍内涵建设工程、科研创新团队和平台打造工程、社会服务区域示范工程等五大工程,加快推进“三步走”发展战略,努力为早日实现“强校梦”、“中国梦”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彭佳丽

【专题】校训 讲述校训故事 涵育核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