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文卫·体育  >  文卫
搜 索
书香家庭“文化润家”代代出英才 古稀之年写“石油大会战”
2017-06-19 10:06:36 来源:大庆网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会战中获25个先进

  16岁那年,汤儒勤入伍参军,随后跟着部队去了朝鲜战场,后来成为助理军医。抗美援朝回国后,被分配到辽宁省鞍山胸科医院。期间,他自学高中课本,考入中国医科大学放射科。1957年毕业后,继续留在鞍山胸科医院工作。

  他的妻子,是这家医院的护士,也是从抗美援朝战场回国的。有着共同的经历,二人一见倾心。1960年,大庆油田搞开发建设,急需医务人员。当时,由于大庆条件非常艰苦,很多人不敢来,汤儒勤是黑龙江人,出于对家乡的热爱,让他不顾一切来到大庆。当时,卫生所在安达3号院,是7间土房。汤儒勤到卫生所后,和医务人员一起奋战。几万人会战,卫生所仅有30多个医务工作者,每天大家都要忙到深夜,他几次累晕在巡回医疗的路上。

  1965年,松辽石油勘探局卫生所,搬到大庆解放村,就是现在的二医院,汤儒勤和爱人也跟着搬到了大庆。在石油会战中,他因工作出色,25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采访百位老会战

  得益于祖父对他文化底蕴的培养,在部队时,汤儒勤就常写一些通讯,给军区报纸投稿。转业后,虽每天忙于工作,但只要有时间,就提笔写作。

  退休后,汤儒勤有了大量时间,更加勤于笔耕。凭借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亲身经历的石油会战,他在《诗刊》《诗歌月刊》《石油文学》等刊物上,发表了大量的文学作品。

  他的抗日诗《宁大伯的壮举》曾获奖,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接受了著名诗人贺敬之的颁奖。贺敬之还为他的第二部诗集《还原的露珠》,题写了书名。

  2004年,已70岁高龄的他,不顾年迈,先后走访了近百位老会战,写就了近20篇纪实报告文学,近15万字,被《地火》《石油文学》分期发表,现已被中国工人出版社汇总编辑,出版成书《大庆石油大会战纪实——凝眸》,成为珍贵的史料。

  “文化润家”美名扬

  遵循祖训,汤儒勤在教育后代时,把“好读书”、“孝与德”、“勤与学”的祖训,传给子孙。无论多么繁忙,一有时间,他就带着三个孩子阅读书籍,还经常带他们到图书馆读书。

  受家庭熏陶,儿孙们自幼爱读书,懂孝道。汤儒勤的父母年迈后,他把父母接到身边照料,儿孙绕膝,四世同堂,家里充满了欢声笑语。他的长子,哈工大毕业后,到英国考文垂飞机仪表厂实习,回国后到新疆开发塔里木油田。次子哈师大毕业,在单位是先进党员,获得过“突出贡献奖”,受到国家领导人的接见。他的孙辈中,有医务人员,有教师,个个是单位的骨干。汤家几代人共同谱写了“文化润家,以德育人”的家风。

  汤儒勤的老伴晚年患病,儿女们始终围绕床前,她临终前没有遗憾,安详地闭上眼睛。老伴去世后,汤儒勤已年届八旬,儿子儿媳对他更加悉心照料,重孙子整天围着他喊太爷爷。

  一家上下和睦,儿孙知书达理,各有所成,让他非常欣慰。汤家曾多次被评为“五好家庭”,如今又被评为“大庆十佳书香家庭”和“龙江最美家庭”。

首页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彭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