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科教·就业  >  科教
搜 索
香和小学给留守儿童长久的心灵陪伴
2017-06-23 10:10:00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衣春翔 郭铭华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孩子们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发言。

  孩子们在课余时间读书充电。

  黑龙江日报6月23日讯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上辈亲人,甚至与其他亲戚一起生活。一般来说,由于这些孩子孤单留守,少有依靠,内心的寂寞与忧伤常常会影响他们的成长。

  香和小学是哈尔滨市市郊成高子镇上唯一一所公办小学,这里的学生都来自附近村镇,许多都是留守儿童。为了调查我省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状态,记者从市区驱车1个多小时来到这里。令记者惊讶的是,这里的孩子脸上少见忧伤,取而代之的,是一张张幸福又自强的面孔。

  很多从事教育研究的学者们曾来这里调查,有人认为,是体育和音乐等素质教育的滋养让这里特殊家庭儿童的心智更加成熟,但通过深入采访记者发现,让孩子们露出幸福笑脸的根本原因不仅是教学方式的革新,还因这里的老师用爱心为留守儿童们编织出了一个温暖的世界。

  歌声悠扬 让留守儿童爱上学校变“阳光”

  “爹妈打工闯天下,爷爷奶奶年纪大,我们成了留守的孩子,学校就是我们的家。我亲爱的老师啊,陪我说悄悄话,我亲爱的老师啊,是我们爹和妈……”这首歌词质朴感人、旋律简单悠扬的歌曲名叫《学校就是我的家》,香和小学“小水滴”合唱团的同学们,曾在包括央视的舞台上,多次演唱这首歌,感动了许多人。

  这首歌的作曲者,是我省香安小学教师王东音——香和小学校长赵承的前同事。2011年,赵承从香安小学来到香和小学当校长。刚到这里时,他曾经一筹莫展。

  “香和小学是由六所村小合并而成。在这里,留守儿童、外来务工子女、单亲等特殊家庭子女比例占一半以上,这些孩子家庭教育严重缺失,内心缺乏关爱和安全感。”赵承回忆说,如何帮助这些特殊家庭的孩子走出心里阴霾,收获阳光和快乐,成为了他必须首要解决的难题。

  2011年末的一天,赵承走在校园里,忽然听到了一个孩子用稚嫩的声音唱着一首民歌。那个孩子是一名留守儿童,赵承在校园里见过她几次,但这次,他在这个学生的脸上看到了幸福的笑容。这个场景,给了赵承极大的启发。

  “香坊区有一个教育品牌,叫做童谣传唱,这个活动让孩子们通过唱童谣来感受音乐之美,并在其中找到快乐。王东音老师原创了1000多首歌曲,这些歌曲童谣在香坊区素质教育中起到了关键作用。”赵承兴奋地说,一想起那个学生唱歌时的笑脸,我就明白,只有学生喜欢学校,喜欢学校的老师,才能喜欢读书、喜欢课堂、喜欢参与各种活动,最终变得阳光快乐。对于孩子而言,音乐、体育等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最能让孩子们爱上学校,也最能激发他们乐观向善的生命成长状态。

  于是,“小水滴”合唱团、校园足球队纷纷成立,“香和好声音”歌唱比赛、校园足球联赛纷纷开展,学校确立了“以德育为核心,以艺体教育为突破口”的基本办学思路,并把关爱留守儿童作为学校工作的核心工作。

  经过几年的努力,终于让学校的孩子有了童年的精彩和生命的活力,让乡村教育有了爱的温度,也让很多学生的命运发生了改变,大龙就是其中之一。

[1]  [2]  [3]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马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