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科教·就业  >  科教
搜 索
香和小学给留守儿童长久的心灵陪伴
2017-06-23 10:10:00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衣春翔 郭铭华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孩子们在练习歌舞节目。

留守儿童 需要更多优秀教师需要父母更多陪伴

赵承告诉记者,通过“以爱激师德”“以情化师德”“以案促师德”教育活动,学校极大提升了广大教师爱岗敬业的工作激情。尤其是在关爱留守儿童这项工作中,涌现出一大批爱生如子,无私奉献的先进典型。

黄丽荣老师参加工作三十多年,她把对学生所有的爱洒满了三尺讲台,颈椎、腰椎、咽喉……一身的职业病并没有让她放弃学生;刘晨光老师待合唱团的队员如自己的孩子一样,经常把留守儿童带回家,悉心照料。曲伟丽老师在合唱团成立之初,把家都搬到了学校附近,一点点地教孩子们唱歌。还有一位教师,自己患了癌症,还把别人捐助的治病钱,全部转赠了给了特殊家庭的学生们。

记者采访中发现,虽然感人的故事很多,但香和小学也有教师被待遇和条件更好的学校招走的情况。实际上,这种流失,不仅在我省,在全国范围内也都存在。而选择坚守的教师,都是因为对学生的爱和使命感。

“留守儿童等特殊家庭学生较多的学校,老师要付出的辛劳要远大于普通学校,但这些教师并没有更多的补贴和优惠政策,这对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很不利。”我省一位长期研究乡村教育和留守儿童问题的专家表示,国家以及我省,应该参照特殊学校教师的标准,给予留守儿童等特殊家庭学生较多学校的教师一些薪金上的补助,或者在评职称时,给予一些政策倾斜,这有利于稳定教师队伍,有利于让更多优秀的师资流向这类学校。

  足球是孩子们的最爱,下课后便相约到操场上踢球。

  除了稳定教师队伍外,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仍需要重视。

  尽管香和小学让留守儿童感受到了家庭般的温暖,但很多孩子当谈到父母时,仍会神情黯淡。赵承也表示,学校教育最终也无法弥补亲情的缺失,如果留守儿童的父母能够留在孩子身边,陪伴孩子成长,同时配合学校教育,实现良好的家校互动,将更有利于孩子成长。

  香和小学尝试利用现代通讯手段,帮助孩子和家长经常性沟通,甚至还有专门的政府资金和社会爱心人士,为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提供智能手机,帮助孩子与父母进行视频聊天。我省还要求村(居)民委员会、社区设立留守儿童关爱委员会,负责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为留守儿童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与父母联系提供便利,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留守儿童对父母的思念。

  另一种改变也已经出现。在成高子镇周边,形成了一个较为大型的商业中心区——永泰城,大量的以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极大吸收了周边村镇的劳动力。很多曾经外出打工的人,也因为家门口有工作机会,选择了回乡。如今,香和小学一些留守儿童和农民工孩子的父母已经在这个商业区工作,陪伴孩子的时间明显增长。

  目前,农民日渐成为我省创业的重要力量,这让村民可以在家门口得到更多的就业机会。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还提出,要构建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新体系。

  有专家表示,随着我省城乡服务业不断发展,以及农民创业带动就业水平不断提高,留守儿童的问题也将得到很大程度解决。

首页  上一页  [1]  [2]  [3] 

责任编辑:马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