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7月10日讯 炎炎盛夏,相约依兰。畅游五国头城,解密宋金风云;体验巴兰河漂流,释放激情无限。
依兰,区位独特,生态优良,位于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完达山脉三山聚首之地,松花江、牡丹江、倭肯河、巴兰河四水交汇之处,森林覆盖率达到42%,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近日,依兰县举行了“五国头城景区开园暨第十五届巴兰河漂流节”媒体推介会,众多媒体和游客现场参观了重新修复开园的五国头城景区,亲身体验了中国北方第一漂——巴兰河漂流。
本次推介会重点突出依兰县旅游的主题——“养心古城,生态依兰”。依兰县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自然生态风光秀美,自古就有“声闻塞北三千里,名冠江南十六州"的美誉,在旅游产业发展上具备良好的基础和许多县市难以比拟的优势。
依兰新一届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发展,在广泛征集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确定了“养心古城、生态依兰”的旅游主题,提出了“一心(以县城为中心)、两线(巴兰河沿线和牡丹江沿线)”的旅游发展思路,投资1000万元回收并修复五国头城和东山公园两个景区,成立了五国城文化旅游公司,收储旅游产业发展用地50万平方米,依兰旅游文化呈现出大发展、快发展的良好局面。畅游五国头城解密宋金风云
国家AA级景区五国头城景区是以“靖康之变”为背景修建的,始建于2003年,2017年初依兰县政府投资重新修建了景区。
景区占地面积3.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分为城门牌楼、坐井观天遗址牌坊、昏德公府、重昏侯府、胡里改路万户府、东路都统兵寨、演武场、地窨子、卧龙泉、韦妃南归亭、洪皓传书亭等景点,艺术地再现了宋辽金时期的依兰历史风貌;景点内布有靖康之变历史展室、二帝在五国城展室、五国名鹰展室、依兰风光摄影展室、五国城洞藏酒展室、五国头城玉器展室、五国头城根雕展室等,彰显出古城依兰丰富的文化内涵,是省内乃至东北地区难得一见的历史文化游精品。为激发广大群众了解依兰、热爱家乡的热情,依兰县委县政府决定将五国头城景区对依兰县城乡居民免费开放。
景区加强了室内软件开发,对四合院重新布展,邀请依兰摄影家协会、书法协会、诗词协会、书画协会入园布置作品展,增强景区的可观赏性和文化韵味。借助五国头城景区重新开园的有利时机,依托五国城旅游文化公司,研究开发体现依兰特色和有纪念意义的旅游商品。在园内新开发一处景点演武场,游客可以在此穿戴金国服饰射箭、照相,增强景点的趣味性。
体验北方第一漂观赏巴兰河风光
巴兰河发源于小兴安岭南麓,全长108公里,依兰境内36公里。巴兰河是由山间泉水汇聚而成,巴兰河漂流被誉为中国北方第一漂,2000年开始接待游人。目前,漂流区内已经开通15公里的巴兰河漂流和12公里的巴兰河源头漂流。
巴兰河漂流有三奇:一奇沿途风光美。巴兰河穿行于崇山峻岭之间,漂流区段内共有9处激流、18道水湾,18道险滩,在漂流的同时,可以欣赏到布达拉宫、烽火岩、神蟾进谏、铁岭劲松、九女神峰、九女浴湾、情侣滩、星石听涛等景观;二奇水质清洌。巴兰河是中国北方内陆河流中,屈指可数的未受到污染的河流之一,漂流区内人烟稀少,无数山泉汇聚成巴兰河,为山溪性冷水河,入口甘甜,即使是在炎热盛夏,河水最高水温也只有8℃-9℃,为一类水质;三奇水流速适中。河水时而平缓如镜,时而湍急荡漾,有“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刺激,有悠然自得的轻松惬意,乘皮筏自上而下漂流,可以体验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巴兰河漂流一向以全省景色最美、河道最宽、落差最好而著称,已唱响中国北方第一漂的品牌,成为依兰旅游业的龙头项目。
四块石景区红色游弘扬抗联精神
四块石景区位于依兰县丹清河风景区,1989年被省政府命名为省级风景名胜区,是小兴安岭南麓在依兰境内的最高峰,海拔980米,是东北三省以抗联遗址为主要内容的重要红色旅游景区,是东北抗联坚持抗日战争14年之久的最好见证。
这里曾是东北抗日联军的秘密营地,抗联三、四、五、六、八、九、十一军都在这里活动过。北满抗日联军总司令兼三军军长赵尚志、北满省委书记冯仲云、六军政治部主任李兆麟、五军军长吉东省委特派员周保中、六军军长戴鸿滨等都曾在这里参加过抗日活动。李兆麟将军那首“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的《露营之歌》就诞生于此。
这里山势险峻,景色壮观,不仅是革命圣地,还是全国著名的旅游风景名胜区。景区内有“一线天”、“月亮门”、“烟火洞”、“骆驼峰”、“老虎嘴”等著名景观20余处,使得游客在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可以欣赏到秀美的自然山色。
依兰县为进一步弘扬抗联精神,在四块石一带经过整理修复,辟建了四块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进一步建设景区,县政府累计投资1000余万元,修建了通往景区的道路、停车场、导入系统、公厕、栈道、景观亭等基础设施,将四块石景区打造成了融观光旅游与红色旅游于一身的著名旅游景区。四块石景区以其特有的生态资源和革命遗址,已经成为省内外生态游和红色游主要目的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