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7月17日讯(记者 王春颖)17日,黑龙江省新闻道德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暨食品药品安全领域不实报道专题评议会在哈尔滨举行。

黑龙江省举行省新闻道德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暨食品药品安全领域不实报道专题评议会。
会议通过了调整后的省新闻道德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通报了省直主要新闻媒体2016年刊播虚假违法广告情况,对我省6家新闻单位2016年度履行社会责任情况进行了评议打分,专题评议了我省食品药品安全领域不实报道。
据悉,我省于2014年5月成立新闻道德委以来,通过依法管理、行政管理、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等综合治理方式,督促、引导新闻单位和新闻从业人员遵守法律法规,承担社会责任,恪守职业道德,在促进新闻事业健康发展,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和水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对食品药品安全领域不实报道专题评议中,委员们一致认为,食品药品安全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重大的民生问题、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正确引导舆论,对营造人人关心、人人维护食品药品安全的良好氛围,推动形成食品药品安全社会共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维护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具有重大意义。作为食品药品监管系统的新闻宣传工作者,有责任,也有义务研究和探索加强食品药品安全舆论引导的有效途径。
对于如何进一步做好食品药品安全领域报道工作,委员们建议,要引导媒体正确认识和报道食药安全问题;采取措施约束媒体恶意报道的不良行为;加强沟通,共创食药安全良好舆论氛围。
会议要求,省新闻道德委要加强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进一步完善运行机制,聚焦突出问题。重点受理有偿新闻、虚假新闻、低俗报道、不良广告“老四大公害”,以及网络格局下新出现的渲染过度、立场错误导致的暴力新闻,报网串通、以讹传讹造成的恶化新闻,不采访、不核实、网来网去的剽窃新闻,损害被采访者权益的侵权新闻“新四大公害”。把监督评议的重点放在易发多发的媒体、栏目节目上,做到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时政类媒体和都市类媒体一体化管理、一个标准管理,决不允许出现两种声音、两个舆论场。严厉打击以舆论监督为名进行新闻敲诈、强拉广告、索要赞助、约稿收费、“有偿新闻”、“有偿不闻”虚假失实报道等违纪违法行为。建立投诉举报台账和“负面案例清单”制度。对每一起投诉举报,记录在册、备案留存。把涉及报道价值导向失当、报道倾向低俗、报道细节失实、虚假不良广告等违反新闻道德的典型案例,列入“负面案例清单”,作为考察各新闻单位全面工作、评议媒体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依据。对列入“负面案列清单”的采编人员,取消当年职务晋升、职称评聘、新闻评奖资格,倒逼媒体记者编辑严守宣传纪律,切实把黑龙江省新闻工作者“八不准”规定要求落到实处。
另外,省新闻道德委将继续在全省新闻战线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组织开展“好记者讲好故事”巡讲活动,引导新闻采编人员在工作中自觉坚持党性原则,努力践行“四向四做”,做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
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451-84698693;举报邮箱:hljxwjb@126.com;举报网址://www.hljnew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