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8月23日讯(记者 孙英鑫)刚迈出校门,有一份50万年薪的工作摆在他的面前,他拒绝了。

创业初期,世界五百强企业向他的“小公司”抛来橄榄枝。
在别人还在为怎样写论文发愁的时候,他已经成为了3个国际期刊的审稿人。
他还荣获了第十二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称号,是全国仅有的十人之一。
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叫万龙,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学院2015级博士生。
放弃50万年薪放弃OFFER和访问 走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园
博士、创业英雄、大学生年度人物……出生于1991年的万龙虽然年纪不大,获得的荣誉可不少。百闻不如一见,一个夏日的午后,记者在哈工大大学生创新创业园里,见到了这位科研路上的“追风少年”。
“我2009年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入学前遭遇了一次车祸,进入大学后,发现所学的专业和想象有差距,觉得好像‘选错’了专业,有点迷茫。”万龙轻松地说着, “要不是因为参与科技创新项目,参加创新创业大赛,我的人生可能是另一个样子。”

哈工大焊接技术与工程系副教授黄永宪邀请万龙加入哈工大先进焊接与连接国家重点实验室,并参与一个科技创新项目。
“我对焊接专业并不精通,而且还是本科生,能做科创项目?”
“本科生一样可以科技创新,专业知识可以在项目中学习。”
进入实验室后,虽然他参与的科创项目以失败告终,但在万龙看来,这些挫折是他科研创新路上的宝贵财富,“通过参与科创项目,我不但系统了解了焊接专业的相关知识,同时也激发了我的科研热情。”
2015年,万龙取得了工学硕士学位。拿到了50万底薪加销售提成的工作机会,获得了国外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的访问邀请。在他面临选择的时候,龙江大地掀起双创热潮,万龙做出了一个让身边所有人诧异的决定,放弃OFFER、放弃访问邀请,留在哈工大、留在黑龙江,成为了一名大学生创业者。在众人的不解中,他带着梦想走进了哈工大大学生创新创业园,组建了哈尔滨万洲焊接技术有限公司并担任董事长兼总经理,他想打造一个焊接界的“麦肯锡”,实现中国焊接事业的下一个春天。

日本新干线、欧洲之星采用的技术 我要努力做出来
“搅拌摩擦焊”,看似简单的五个字,对于曾经的万龙来说却是一道难题和“硬骨头”。随着高速列车的轻量化发展,国外已经采用搅拌摩擦焊和铝合金中空结构型材相结合的制造方式,如日本的新干线、欧洲的欧洲之星等国外高速列车、大飞机都采用了这项技术。但是我国仍然采用传统的焊接方法,不仅焊接效率低,而且接头强度不高。
万龙最初在书本上看到了“搅拌摩擦焊”,也曾有外国专家称,某些焊接技术只有美国和德国做得出来,中国不可能!”

“凭什么说中国人做不到?我就要努力做出来”。
为尽快赶超国外先进技术,万龙用了4年时间查遍了国内外文献,反复验证,设计出了自支撑搅拌摩擦焊新方法等30余项专利技术,发表SCI论文18篇,获得国内外专家一致认可。
一通来自世界五百强企业的电话
“梧桐”栽得好,引得“凤凰”来。2015年公司创立之初的一天上午,万龙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自称是法国施耐德电气公司的工作人员,有款产品在焊接技术方面已经与一些国内外公司有过接触,但对方都无法满足技术要求,不知道万龙和他的团队是否敢接这个活儿。
对方要求的焊接技术在国内外都是个难题,但万龙对自己有信心,于是爽快答应了对方。几天后,施耐德电气公司中国区总裁亲自来到哈尔滨与万龙交流,在看了万龙团队展示的成功案例后,将先前对这个大学生创业团队实力的担忧彻底打消了,并对万龙及其团队大加赞赏。最终,双方达成了合作。

公司产品
在万龙看来,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需要强大、先进的技术作支撑。“就在今年5月,我们公司研发的一款在国内技术领先的汽车零部件产品,已经在吉利汽车一款新能源汽车产品上投用,开始量产”万龙说,公司目前正在多元发展,涉猎新能源、高铁、半导体、通讯等行业。
“我渴望有一天,我的某些成果可以真正改变人们的生活,这也是支撑我不断前进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