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顶层设计构建大老龄工作格局
老有所依是牵动每一个家庭、更考验政府智慧的问题。近年来,哈尔滨市委市政府把老龄事业作为重大民生工程优先发展,从政策层面顶层设计老龄工作,陆续出台系列惠老文件,大老龄工作格局体系不断完善。
据了解,“十三五”期初,哈尔滨市以市政府名义印发《哈尔滨市老龄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哈市老龄委成员单位按照《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充分发挥老龄工作职能作用,扎实推进《哈尔滨市老龄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落实,初见成效。
养老保障范围逐年扩大。2016年末全市享受养老保险离退休人员95.5万人,增长2.5%。城乡居民基本社会养老保险参保214.6万人,其中享受养老保险待遇83.7万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73.3万人,增长1.1%。成功申报中央财政资金支持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城市,开通“12349”养老服务热线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机构建设,全市现有养老机构441家,床位数40481张。
困难救助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每人每月580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每人每月312元。对困难老年人实现应保尽保,并对城市低保家庭中的60周岁以上孤老人员加发低保金。出台了《哈尔滨市医疗救助暂行办法》,扩大了救助范围,提高了救助封顶线。

医养结合工作加快推进。全市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签定合作协议达90余家社。2016年7月,我市被正式确定为第一批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单位。将老年人全部纳入新农合保障制度,认真开展6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工作,全市老年人建档率达90%以上。
智慧养老互助服务试点启动。市老龄办从探索养老互助服务新模式入手,通过各种方式的学习和多方实地调研,制定了《哈尔滨市智慧养老互助服务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在南岗区、双城区启动了智慧养老互助服务试点工作。同时,在原有老年人口数据库的基础上,积极与工信委等相关单位沟通,已将我市高龄津贴发放数据及享受哈尔滨市敬老优待政策享受人员的数据纳入哈市智慧城市大数据平台。
以需求为导向增进老年人生活福祉
“十三五”开局以来,哈市老龄办以老年人需求为出发点,以老年人满意为目标,为老年人办实事、办好事。
积极落实老年人乘车优待政策。哈市自1999年开始实行70周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乘车。自2016年1月1日起,哈市又将这一福利扩面,哈市行政区域内60周岁以上(含60周岁)不满70周岁老年人半价乘坐市区公交车、电车和轮渡,并实行《敬老优待证》与《老年乘车卡》合一的新版《敬老优待证》。经过一年多的积极推进,“敬老卡”办理和“证卡合一”工作进入了常态化办理阶段。截至今年8月末,已累计面向60-69周岁人群办理敬老证(卡)53.6万张、面向70周岁以上人群办理老年卡39.6万张,敬老卡日均刷卡优惠乘车约28.6万人次,持卡人群累计刷卡乘车优惠金额达6600余万元。
积极推进高龄津贴有序发放。从2010年1月1日起,哈市向80周岁以上、无基本养老金高龄老人每人每月发放100元高龄津贴,平均每月有近6000名老年人受益;积极落实省政府80周岁以上低保、低收入困难家庭及90—99周岁老人每人每月享受100元的高龄津贴政策,平均每月有7900多名老年人受益;平均每月有210位百岁老人领取500元的敬老费。九县(市)也较好地落实了省政府的高龄津贴政策,方正县实现80周岁以上老年人高龄津贴政策发放全覆盖,并为90周岁以上老年人每月加发100元、百岁老人加发200元。
“爱心慈善护养专区”越办越好。哈市老龄办老年基金会与市慈善总会共同建立了“爱心慈善护养专区”,总床位数达到53张。“爱心慈善护养专区”被黑龙江省委宣传部、民政厅评为“黑龙江省首届最具影响力”的慈善项目奖。目前,护养专区救助标准为每人每月1540元,今年1至3季度的74万元补贴资金已拨付到位。
社会力量敬老助老成为风气。从2013年起,动员有爱心的商家、企业开展“敬老联盟”公益活动。2016年“敬老月”期间,市老龄办与16家商家、服务企业开展的第四届“敬老联盟”公益活动,为老年人提供慰问品1万多件,为10余万老年人提供了“三优服务”。与普瑞眼科医院合作开展的“光明行、进社区”活动,为贫困老年人免费筛查总人数达到6625人,白内障手术治疗147人。
创新活动内容文体生活亮点频现
近年来,哈市还不断从实际出发,为老年人提供喜闻乐见的文化服务,满足老年群体心理和人文关系方面的养老服务需求,实现快乐养老。
老年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哈市老年大学自创办以来,深受广大中老年朋友的欢迎。目前,我市老年人大学在校学员人数达22830人次,学员人数、班级数和专业数,均在全国名列前茅。2016年实现哈尔滨市所辖7个县、2个县级市的老年教育全覆盖,使老年大学自办、联办校外校数量上升至34所,学员总数达到13143人次。成功开办三亚分校,满足了哈市老年人边度假养老边学习知识的愿望。
老年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哈市文化局举办的“迎新春·庆佳节”秧歌舞大赛和市老龄办举办的“舞动松江”社区健康快乐舞系列赛事、老年舞蹈百花赛、老年艺术节等大型示范性文体活动,为哈市老年人强身健体、展示风采搭建了平台,哈市老年文艺队伍在全国比赛中屡创佳绩。自2013年(2014至2017连续4年是市政府惠民项目)开始,哈市老龄办编创推广“舞动松江”社区健康快乐舞24首,共组织“舞动松江”品牌赛事80余场,累计有500余支队伍的73万人次参与其中,现已成为“群众认可、百姓爱戴”的品牌活动。
体育活动形式多样。哈市体育局举办了老年人太极拳、太极扇、柔力球等大型表演赛。2017年,市老龄办举办了“首届老年健康体育节”,近千名老年朋友参加开幕式。开幕式上表演了威风锣鼓、健身球操、太极扇、广场舞、柔力球等;设立了双人夹球、长筷夹核桃、羽毛球投筐、推篮球过障碍等趣味性比赛。目前,体育节设立的毽球、钓鱼、门球比赛已结束。
强化组织策划营造敬老爱老氛围
“十三五”开局以来,哈市老龄办充分利用主流媒体与网络媒体合作广泛开展老龄宣传,做到报刊有文、电台有声、电视有影、网络有名。
开展“双十”评选活动,树立敬老典型。哈市从2002年开始,率先在全国每2年开展一届“十大杰出老人”、“十大孝星”评选活动。至今,已评选8届,全市共评选80名“十大杰出老人”和80名“十大孝星”。有100多名孝星和孝星候选人被授予“全国孝亲敬老之星”称号,我市孝星薛守平被授予“全国孝亲敬老楷模提名奖”。
开展“敬老月”活动,传承敬老美德。自2010年起,以“关爱老人构建和谐”为总主题,哈市老龄办已成功举办了7个“敬老月”。每年“敬老月”都确定敬老主题,组织策划有影响有深度的敬老宣传、维权、走访慰问和志愿服务等活动。每年“敬老月”期间,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都走访慰问百岁老人、特困老人等;市委市政府连续6年向全市老年人发出慰问信。
开展创建“敬老文明号”活动,引领敬老风尚。从2011年开始,开展“敬老文明号”创建活动。哈市近200家窗口服务部门积极参与“敬老文明号”创建活动,涌现出了许多先进典型。2017年,市法律援助中心等73个集体荣获第二届全市“敬老文明号”称号;市第三社会福利院等5个集体荣获第二届全国“敬老文明号”称号。
“舞动松江”叫响
老年最靓品牌
在冰城哈尔滨,无论是清晨还是傍晚,在许多社区里、公园内、广场上都能看到这样一群老年人,他们合着或悠扬或悦动的歌曲翩翩起舞,在强健身体的同时,充分展现出冰城老年人充满活力、热情四射的一面。这诠释冰城之美的舞蹈就是已在冰城推广五年之久的“舞动松江”健身快乐舞。据了解,为推动此项政府惠民项目惠及更多冰城老年人,五年来,哈市老龄办不断丰富舞蹈内容、创新活动形式、赋予更多内涵。截至目前,已精心组织编排出“舞动松江”健康快乐舞曲24首,举办品牌赛事80余场,已有超过500余支队伍的73万人次市民参与其中。“舞动松江”以其独特的魅力在增强城市风貌的同时,不断提升着老年人的参与感、获得感和幸福感,现已成为哈尔滨市“参与度高、认可度好、覆盖面广、影响力大”的品牌活动。
据了解,为推动“舞动松江”健康快乐舞的持续性普及,哈市老龄办推出了“舞动松江”健康快乐舞系列赛事。赛事不断创新,规模不断升级,越来越多的市民加入到“舞动松江”的队伍中,越来越多的人们投身到全民健身的行列中。2017年,“舞动松江”健康快乐舞推广工作更是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再次做出创新和调整。首次在九区海选赛中不再统一曲目和动作。本次海选赛各队伍构思新颖、服装多彩、曲目各异,使得海选赛场场精彩,参赛节目个个新鲜。“节目质量一流,队伍素质一流,活动组织一流,不愧是音乐之城的品牌赛事。”是参赛评委给出的最多评价。据介绍,在今年的比赛中,哈市九区共有三百余支健身队伍参赛,创编节目占总体节目的二分之一,也是历届海选赛节目最丰富多彩的一次。此外,本届大赛中,哈市老龄办还首次将手机摄影大赛与微信订阅号相融合,手机摄影爱好者只需将舞动松江精彩瞬间发送至订阅号即可轻松参赛,免去报名、现场报送作品的麻烦。这样一来,参加手机摄影大赛的市民积极踊跃,仅一场创编总决赛,场下观众上传参赛作品就多达三千余幅。
据介绍,创新是“舞动松江”保持热度、长盛不衰的活力源泉。五年来,无论从曲目动作编排、大赛设计组织,还是线下活动设置、参与手段形式都在求新求变。“舞动松江”在一次次“革新”中得到全市老年人的爱戴,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更是受到了全国范围的追随和推广,现已走向了北京、上海、三亚等多地。今天的“舞动松江”不单是广场舞的代名词,已经成为冰城老年人积极向上的生活写照,成为冰城老年人选择文化养老方式的一个缩影,成为冰城老年人老有所为,参与城市文明建设的具体体现,更成为了哈尔滨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
据了解,“舞动松江”规模、影响逐渐扩大的同时,也借助其积极向上、团结乐观的特点,成为继大众媒体之外新的“和谐社会、文明城市”的宣传者和倡导者。活动中涌现出一批认真负责、甘于奉献、乐于助人的群众文化志愿传播者;涌现出一批组织有序、团结友爱、亲如一家的团队。他们以一个个感人、温暖的故事向社会传递着正能量。市老龄办充分发掘活动中的先优典型,注重正面宣传,全方位、多角度,提高正能量传播的深度和广度,引导老年人唱响正能量主旋律,提升老年人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情操,使全社会敬老养老助老爱老风尚更加浓厚。五年来,累计宣传报道身边正能量人物131人,团队50余支。2017年还专门推出了“舞动松江能量之星”评选活动,9个城区各有1人获此殊荣。“舞动松江”现已成哈市老年人互敬互助、正能量传播的新平台。
文体活动异彩纷呈尽享欢乐晚年
65岁的哈市市民赵玉梅几乎每天都到家附近的公园和队友们进行太极拳的练习。“练习太极拳不仅强健了身体,多次参加哈市老龄办组织的比赛活动我还获得了许多奖项,让我找到了晚年生活的乐趣。”赵玉梅满意地说。记者从哈尔滨市老龄办了解到,近年来,该办以大力发展老年文化体育事业为宗旨,以鼓励引导老年人积极参加各项文体活动,增强身心健康为目的,坚持“安全第一,重在参与”的原则,不断创新老年文体活动的内容、形式,为全市老年人搭建起一座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舞台”。
2016年,哈市老龄办创新活动形式,将老年文艺活动和体育活动进行了有效整合,设立了老年文艺节和老年体育节,每年一届。开幕式上老年人用喜闻乐见的健身项目充分展现自我风采。欢快舞动的健身球、行云流水的太极拳、动感十足的健身操、欢呼雀跃的趣味比赛等在开幕式上相继精彩上演。体育节举办过程中,哈市老龄办还先后组织了毽球比赛、门球比赛、钓鱼比赛、乒乓球比赛四大适合老年人的经典赛事,让更多的老年朋友积极参与到体育节活动中来,进一步掀起老年人健身活动的新热潮。活动的开展在进一步提高我市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健康指数的同时,也为促进家庭和谐、社会稳定起到积极作用。
优待乘车惠及百万老年人
记者从哈尔滨市老龄部门了解到,为进一步提高哈市老年人乘车优待水平,经哈尔滨市政府同意,自2016年1月1日起,哈市行政区域内老年优待乘车年龄放宽到60周岁,此项政策的出台,惠及了全市百万老年人。
据介绍,为方便老年人使用,减少办证手续,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哈市推出《敬老优待证》与《老年乘车卡》合一的新版敬老卡,老年人使用新版敬老卡既可优待乘车,也可享受《哈尔滨市优待老年人规定》中所规定的优待服务。目前,全市市敬老卡办理工作平稳有序,月均卡片办理量为8000张左右,截至2017年8月末,已累计面向60至69周岁老年人办理敬老卡53.55万张,敬老卡日均刷卡优惠乘车约28.6万人次,持卡人群累计刷卡乘车优惠金额达6600余万元。
2017年7月中旬开始,哈市还推出了敬老卡补办“立等可取”业务,实现敬老卡补办周期由23天为立等可取,获得了老年人的一致好评。在全市服务窗口“四少”便民服务和“四零”承诺服务活动中,哈市还将对适龄老人身份信息与IC卡系统进行技术对接,建立智慧城市数据共享机制,通过城市通微信平台和手机APP实现卡片在线自助审验功能,进一步简化审验手续、提高服务便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