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项整治”见实效城市管理上台阶
在荣获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的背后,承载着许多单位与部门的几多拼搏与付出。创建工作中,伊春市多措并举,大力宣传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的意义和重要性,进一步提高市民的创建意识、参与意识和监督意识,形成了政府主导、群团互动、全民参与、上下联动,共建美好家园的浓厚氛围。
伊春市委副书记、市长韩库在全市“六项整治”专项行动会议上指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是一项事关伊春形象、惠及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全市上下要以“不战则已,战则必胜”的坚定信心和担当尽责的精神,打一场攻坚战,用实实在在的城市环境变化和扎扎实实的工作业绩,让这座城市更加文明、更加和谐、更加美丽。
全市各责任单位、部门与中心四区各司其职、通力配合,高标准、严要求,以高度负责的精神投入到具体行动之中,打响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环境治理攻坚战,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对城市出入口形象及主要道路进行整治。对城市出入口沿线的环境卫生进行了净化美化,对市区道路进行了维修改造,并全面检修了市政道路排水系统,治理主次干道;全面开展了增绿补绿工作,改善了沿河两岸的生态环境,取缔了沿河两岸非法圈地种菜、喂养牲畜等行为,并重点加强日常管理和卫生保洁工作。
对违法建筑进行整治。由市城管执法局督办,中心四区出动城管执法人员2200余人次、警力100余人次,出动拆违车辆1600余台次,拆除楼房区和平房区各类违法建筑物、构筑物737处,面积15175余平方米,拆除厂房和小区板障子、围墙、栅栏34处,共计1340余米。对升辉、泓江等13个集贸市场中影响市容市貌、环境卫生、道路交通和市民意见大、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进行了有效的整治,检查集贸市场餐饮摊贩470户,规范市场周边流动商贩385人次,取缔和疏导流动摊点345个。
对公共环境及秩序进行整治。经市住建局督导,伊春区对东升辖区、彩虹桥至乌马河界、鹤伊路出口101段、康复医院及临时拆迁区、林缘地带,乌马河区对“城中村”锦山村,友好区对社区平房区、铁路沿线、村屯环境卫生进行了全面整治,使城乡结合部环境卫生得到改善。友好区还在青山、曙光、爱国三个行政村增设垃圾斗,定期周转,卫生清扫工作延伸至村屯。开展了公共服务行业卫生安全大检查;伊春区调配保洁人员,加大保洁力度;乌马河区出动百余人,捡拾沿河堤道白色垃圾,修复腾飞广场和在水一方景观大坝损坏路灯线路;翠峦区及友好区也都分别对本区内的休闲广场进行了环境整治,提升了广场的整体环境。城管部门还加大日常巡查执法力度,清理整顿货站、废品收购站、主要商业区占道经营,疏导流动商贩,使占道经营行为得到有效清理。
对居民小区环境进行整治。由市政府办牵头抓总,市长专线办会同市文明办、市执法局、伊春区政府等部门,以及联通、电信、移动铁通等公司,按照先整体小区后零星楼体、先临街后背街、先楼体间线缆后高空过道线缆顺序,倒排工期,对市中心区老旧小区居民楼外的线缆进行了集中整治,使以往过去密密麻麻的网线整齐有序了,受到了市民的一致好评。整治了无物业管理老旧小区43个,维修路灯495盏,补齐缺失灯杆66处,敷设电缆1150米,维修检查井291座等。
一系列活动整治的开展,使伊春市广大交通参与者出行的法制意识、安全意识、文明意识明显增强,交通事故明显下降,交通执法更加规范,交通管理更加科学,交通秩序明显改善,文明交通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
核心价值观永驻文明新风尚长存
“老人家,请等一等。”“别着急,红灯停绿灯行”……有这样一群人,头戴小红帽,身穿红马甲,手拿小红旗,不管酷暑严寒,无论风雪雨霜,每天站在十字路口处,忙碌的身影为伊春市文明交通秩序增添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一座文明的城市,对人的关怀必不可少,各种公益活动、志愿服务带来的浓浓暖意,让市民的幸福指数步步提升。团市委依托公益平台,开展“微公益”活动,号召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关注林区贫困优秀高考生,为他们减轻家庭负担,圆梦大学;依托“伊春希望工程”网站,开展社会爱心人士与贫困学生结对活动,为林区贫困学生求学减轻实际困难。市妇联贴近妇女儿童发展需求,注重开展健康知识、家教知识、法律知识以及各种实用技能知识公益讲座,开展“巡讲龙江”家庭教育知识讲座205期,近3万人参加了公益讲座培训。联合爱心企业举办“关爱女性健康、预防乳腺疾病”大型公益活动。大力实施“创业创新巾帼行动”,倾力打造“林都巧女”、“龙妹家政”、“林都绿厨”、“林都网姐”等妇字号品牌;开展“春蕾助学·金秋圆梦”三年行动,充分利用深入企业、深入基层、参加社会活动等各种有利时机,动员爱心企业、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捐资助学,关爱春蕾女童,全市共筹集助学款60多万元。
全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核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积极开展校园主题教育活动,出色完成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各项工作任务,夯实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前置基础。伊春市中小学校3年来共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60余次,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中小学校112所,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大中专院校7所,关爱留守儿童志愿者服务队共119支,师生志愿者数共7500余人,关爱留守儿童1.2万人次。在此过程中涌现了大量的优秀师生志愿者和感人事迹,评选出优秀志愿者10人,优秀志愿者组织4个,向市相关单位推荐优秀志愿者评选人选8人次。
物质文明集聚一座城市外在的“形”,精神文明则锻造一座城市内在的“神”。伊春市委市政府牢牢抓住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契机,展现新风貌、树立新形象、谋求新发展,全面实现祖国林都的“形神兼备”和“内外兼修”,把建设美丽伊春的行动计划与落实文明城市测评指标体系的要求紧密衔接,在为城市文明建设带来红利时,也进一步释放创建文明城市的巨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