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报4月24日讯 黑龙江省手足口病患儿年龄多集中在1-5岁,男女比为1.58: 1,该病一年四季皆可发病,但以7-9月患病人数最多,占比为75.78%。近日,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常委、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王有鹏教授和他的团队新近完成的一项调查,初步摸清了我省手足口病患儿流行病学特征和发病规律,为相关部门及时开展疫情防控指导及临床诊治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
患儿男多女少1-5岁高发
手足口病一般以发热,手掌、足底、臀部等部位皮疹或疱疹,以及口腔黏膜疱疹或溃疡为主要临床症状表现,在儿童中普遍易感,且传染性较高,已被认定为全球性传染病。针对我省该病流行状况尚不清楚的现状,王有鹏教授及其团队与哈市传染病院专家深入合作,选取2014年9月1日至2016年9月1日在该院住院的手足口病患者2688例,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分析结果显示:男女发病比例为1.58:1,分析原因认为,男童较女童活跃,接触病原体机会多;全省手足口病患儿发病年龄以1-5岁高发,5岁以后发病例数开始下降,究其原因,低龄组患儿免疫、呼吸及消化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易受感染。
与全国不同
黑龙江省此病7-9月高发
在统计研究中发现,黑龙江省小儿手足口病全年均有患病病例,其中7-9月为疫情集中区,发病人数为2037例,占全部病例的75.78%,这与国内报道的发病高峰大多集中在4-7月、最高峰值出现在4月或5月的结论不一致。王有鹏教授认为,肠道病毒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和传播,而黑龙江是我国纬度最高的省份,7-9月份气温偏高,空气湿度较大,最易发病。分析结果还显示,本组病例从起病至痊愈的时间,最短为3天,最长可至22天,其中以8-10天痊愈的患儿居多。调查中观察到,全省手足口病患儿以发热、手足臀等部位斑丘疹或疱疹、口腔疱疹或溃疡、咽喉疼痛、烦躁、纳差的症状出现率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