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文卫·体育  >  体育
搜 索
黑龙江省平昌冬奥、冬残奥优秀事迹(十一)王海涛: 冰壶燃梦
2018-04-26 14:20:00 来源:东北网  作者:安泽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东北网4月26日讯(记者 安泽 编辑 王艳)王海涛,2008年加入黑龙江省轮椅冰壶队,现任国家轮椅冰壶队队长。在平昌冬残奥会轮椅冰壶决赛中,历经加时以6:5击败劲旅挪威队,从而登上奥运最高领奖台。这是中国代表团在所参加的历届冬季残奥会上斩获的首枚奖牌,亦是首枚金牌,完成了零的突破。

王海涛。

  结缘冰壶,点燃梦想

  王海涛出生在依兰县愚公乡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王海涛也曾经有健康的身体、天真的童年和幸福美满的家庭,但是在王海涛9岁那年,突发急性脊髓炎,他的人生一下子全都改变了。

  对王海涛来讲,童年的记忆永远是混着白糖的中药汤的味道,全是被父母背着去看病的场景。印象最深的是,有段时间母亲带他去做按摩,从家到诊所来回将近4公里。母亲骑着自行车驮着胖乎乎的王海涛,有一次被石头绊了一下,连人带车都摔倒了,王母的腿和裤子都摔坏了,当时血就流了出来。王海涛心疼妈妈,母子俩抱头痛哭的场景让他永生难忘。

  遗憾的是,不管全家人怎么努力,老天仍然没能给予王海涛一个健康的身体,从此王海涛不得不以轮椅代步,重返课堂、坚持学业。

  一次偶然机会,观看残疾人体育比赛的电视节目时,王海涛被那些残疾运动员深深地震撼到了:他们在赛场上努力拼搏、激情四射,身体的残缺完全遮盖不了生命的光芒!王海涛告诉自己,不能就这样浑浑噩噩地度过一生,也要像他们那样,扼住命运的喉咙,登上世界最高的奖台,活出个人样来,让大家看看。终于,2008年初,王海涛如愿以偿,入选到刚组建不久的国家轮椅冰壶队,这条路,一走就是十年。

  这么多年训练下来,冰壶运动已成为王海涛生命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冰壶比赛需要设计、策划、技战术并用,需要和对手斗智斗勇,往往一招不慎就全盘皆输。对王海涛而言,冰壶运动已经不再是一种生存手段和技能,它练就了王海涛勇敢顽强的性格、勇于挑战的意志和承担压力的心理,成为他理解人生意义的一把钥匙。

  刻苦训练,追逐梦想

  当年轮椅冰壶运动在我国刚刚开展,训练场馆、训练设施和器材都得不到保障。没有专用的场馆,王海涛和队友只能插在其他运动队休息的时间上冰训练,比如中午、晚上和凌晨。中午训练,他们只能提前吃午饭,而且不能多吃,因为吃多了窝肚子影响训练质量。往往中午训练到最后,大家都饿的肚子咕噜噜地叫。冬天凌晨三、四点钟上冰是最难熬的,需要凌晨一两点钟起床,感觉还没睡实就得起床、洗漱,然后下楼做热身训练。哈尔滨冬天的凌晨经常零下三十几度,寒风刺骨、四周寂静,陪伴他们的只有路灯、雪花、冻在脖套上的冰和口中呼出的哈气。

  与正常运动员相比,残疾人运动员在训练中往往要承受更大的压力和成倍的痛苦。首先要忍受冰上训练对身体带来的挑战。冰壶场常年寒气逼人,冬天温度低到零下十几度,夏天也高不过十度,即便是正常人呆久了都会受不了,很多队员大多还伴有其他疾病,随着训练强度加大,病情更加严重,但都咬牙坚持着。

  感恩有你,助力梦想

  逐梦路上,王海涛从不孤单,他有一群和他一样为了梦想的同行者,冰壶队的每名教练、队员都在激励他、陪伴他一路同行。

  从2007年轮椅冰壶队成立到现在,教练们不仅要带着队员们训练,还要照顾他们日常生活。刚开始训练时,驻地没有电梯。每次训练,教练都要把他们从五楼连人带轮椅搬下去,训练结束后再一个个拉上楼,这一做就是好几年,后来训练条件好了,虽然不用再背着队员们爬楼梯,可是每次出行教练还是背着他们上车下车。由于行动不便,训练结束后,教练和工作人员有时还用热毛巾帮他们擦拭身子驱寒。王海涛印象特别深的是有一年冬天队里放假,正赶上下大雪,教练陪王海涛等车,结果一个小时也没打到车,最后教练硬是推着他,在寒冬中走了两个小时送到车站。

  在生活中队员们相互照顾。队内最年轻的陈建新,今年26岁,是一位需要插着尿管训练的高位截瘫运动员,双腿没有知觉,经常因为专注训练脚被冻伤,队员们都叫他“励志哥”,后来训练时队员们经常帮他的脚取暖。由于队员家庭条件都很困难,训练之余,他们还一起打工挣钱。王海涛农忙时回家种地,张强和刘微卖过袜子,刘微当过司机,李建锐教练也送过外卖,干过服务员、洗过车,还和队员们一起摆过地摊。王海涛的队友还加入了爱心志愿者组织,定期去慰问退伍老兵、孤寡老人、留守儿童和残疾人士。把冰壶运动带给他们的勇气、力量和积极乐观的心态,传递给更多的人。

  感悟生命,超越梦想

  从黑龙江轮椅冰壶队成立开始,到平昌冬残奥会金牌,他们足足奋斗了十一年。这枚金牌,既是十一年技战术和心理沉淀的结果,也是国家重视残奥运动、整体协作配合的成果。平昌冬季残奥会,是我国参加冬季残奥会以来参赛运动员人数、参赛项目最多,代表团规模最大的一次。国家还为他们备齐了心理专家、体能教练、康复师,训练场地、训练器材、用冰的时间、训练的周期长度等全部保证。这些充足的准备工作在比赛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在循环赛对阵连续三届冬季残奥会轮椅冰壶金牌得主加拿大队,因为王海涛的失误导致输了比赛。赛后王海涛的情绪十分低落。这时,岳清爽教练看出了他的问题,午饭后把大家叫到外面,拿出音箱,播放《真心英雄》歌曲,为队员们加油打气。在教练们的鼓励下,王海涛放下思想包袱。半决赛中再次面对加拿大队时,面对最后一投决定胜负,王海涛抛开杂念放手一博,最后以4:3战胜加拿大队,晋级决赛。决赛中,面对劲敌挪威队,王海涛与队友配合更加默契,最后以6比5战胜挪威队,获得冠军,实现我国冬残奥会历史上的首枚金牌。

  站在领奖台,看着五星红旗伴随国歌冉冉升起的那一刻,王海涛深深的感受到这枚金牌的力量。这枚首金凝聚了多少教练员和残疾运动员的期盼和凝望,十一载的寒来暑往,唯有“夺金的梦想”激励着王海涛和队友不畏艰辛、奋勇前行。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而王海涛的梦就是中国运动员更强、中国队更强、我们的国家更加富强。

  在追梦的路上,中国轮椅冰壶队永不停歇,王海涛要为龙江添彩、为祖国争光。

责任编辑:王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