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哈尔滨科技企业数量质量"跑步"提升
2018-05-23 07:04:00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薛婧 李爱民 邱成 苏强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科研团队共同创业“哈船导航”渐入佳境

  黑龙江日报5月23日讯 2016年5月25日,对赵玉新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珍贵而难忘。“习近平总书记在科技创新创业大厦发表讲话时,我幸运地站在第一排,为此听得更真切。作为科研人员,总书记对我省科技工作给予的高度评价和肯定,让我深感自豪,同时总书记的讲话也时时激励、鞭策我,让我充满信心将科技成果落户龙江,服务地方经济建设。”身兼哈尔滨工程大学自动化学院教授、副院长、哈尔滨哈船导航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的赵玉新说。

哈尔滨工程大学自动化学院教授、副院长赵玉新(右一)和技术人在研发现场。

  2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视察时,在科技创新创业大厦参观的科技成果中就有“哈船导航”的海浪监测仪。当时,项目正处于民用化设计阶段。也是从那时开始,这一成果转化实现了高速成长。日前传来喜讯,以军品技术转化的海浪监测仪通过美国船级社认证,正式走向国际市场。

  2015年“哈船导航”成立前,哈工程自动化学院海洋运载器导航技术研究所年合同额六七千万元;2016年公司成立后,研究所与企业年合同额超过2亿元,形成了充满创新活力的产学研合作模式。目前,在国内船舶导航领域,已占据1/3市场份额,并且还在攀升中。研发团队也由最初20余名教师,壮大到近100人的“核心教师+设计师+工程师”队伍。“以往,科研人员一味追求技术创新,忽视了市场端的需求,使得科研成果与市场对接不充分,致使很多有价值的技术未能转化成生产力和战斗力。”作为哈工程第一批创办企业的教师之一,赵玉新对于科技成果产业化感触颇深。

  “作为高校教师,我们团队围绕船舶导航技术研究和导航装备研制20余年,申请国家发明专利超百项,成功研制了综合导航显控台、海洋环境信息处理装置、海浪监测设备、光纤航姿设备等多型产品,并累计为国防发展交付了各种装备400余套。”赵玉新说,丰厚的技术积淀让团队保持稳步前行。2015年,我们萌生了创业的想法。当时,国家科技成果转化“三权”制度改革仅在中关村进行试点,而哈工程敢为人先,在2015年8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成果转化促进法》出台后,于当年12月在全国高校率先将“三权”制度改革细则落在了纸面上,形成了《哈尔滨工程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试行)》。赵玉新团队作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率先享受到学校“三权”制度改革释放的红利,成功跨过制约科研人员转化科技成果的第一道屏障。

  在学校和省市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下,赵玉新腰杆越挺越直。公司成立时,注册资本7000万元,其中省政府给予2500万元的引导扶持资金。而学校将专利作为无形资产估值1500万元,其中75%给予团队作为创业股权,这一比例远高于全国50%的标准。借助“全省大力推进和扶持高校科研成果转化”这一东风,两年来,“哈船导航”得以快速发展。2017年,企业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荣获哈尔滨市首届科技创业奖,黑龙江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也落地生根。

  “今年,公司将新开发3~5款符合船舶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光纤惯性导航产品也将形成系列化。同时,公司产品将从船舶应用领域,逐步拓展到轨道交通、无人车辆等新兴市场。预计2020年,企业产值规模超过2亿元、估值20亿元,3年内具备IPO条件或实现上市。”展望未来,赵玉新信心满满。

责任编辑:李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