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科教·就业  >  科教
搜 索
“干惊天动地事 做隐姓埋名人” ——5.30全国科技工作者日黑龙江科技工作者风采
2018-05-30 09:28:00 来源:东北网  作者:侯巍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东北网5月30日讯(记者 侯巍)5月30日是第二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长期以来,黑龙江省广大科技工作者淡泊名利、艰苦奋斗、无私奉献。黑龙江省科协组织推荐拟参加中国科协相关活动的优秀科技工作者代表中,有忠于祖国、奉献人民、勇攀科技高峰的老科学家,有长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推广等科技事业的科研人员,也有坚守一线工作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基层科技工作者,他们是新时代龙江科技工作者的楷模。

  今天,请记住他们的名字。

  李圭白,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

  李圭白,1960年开始地下水除铁、除锰方法研究,成功开发了接触催化除铁工艺,于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成功开发了地下水曝气接触氧化法除锰工艺,于1985年获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他研究成功的高浊度水透光脉动单因子絮凝自动控制技术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于1996年获国家发明三等奖,于1984年获国家发明二等奖;他研究成功的“超滤膜净水技术”,提出第三代城市饮用水净化工艺的概念,倡导将超滤膜用于城市水厂等,不仅获得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推动了中国给水处理技术的发展。

  李圭白教授从行业的需求实际抓住研究主体,从而解决了行业重大发展的需求,为行业科技发展和人才培养发挥了重要引领作用。李圭白教授共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1项,国家级发明奖二等2项、三等1项,国家级科技进步奖二等1项、三等1项,以及省、部级奖等十余项。

  秦裕琨,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国内著名热能工程和燃烧学专家。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秦裕琨提出了一套自然循环热水锅炉的水动力计算方法,并据此设计制造了我国第一台自然循环热水锅炉。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他主要从事煤粉燃烧和污染物减排技术研究,研发了系列风包粉浓淡煤粉燃烧器,其中水平浓淡直流燃烧器性能达国际先进水平,特别是在燃用无烟煤、贫煤时,其效果属国际领先水平,覆盖电站锅炉主要燃烧方式和煤种,被制造厂和电厂普遍采用。他还主持制订了原机械工业部标准“层状燃烧及沸腾燃烧工业锅炉热力计算方法”,制订了电站锅炉炉膛传热计算方法,并沿用至今。近年来,他和团队致力于研究低氮氧化物排放煤粉燃烧技术,包括空气、煤粉立体分级直流煤粉燃烧技术、中心给粉旋流煤粉燃烧技术和W火焰多次引射分级燃烧技术,基本覆盖所有煤粉燃烧方式,相关技术已获推广应用。

  60多年来,秦裕琨教授在锅炉燃烧的理论和实践方面做出重大贡献,共出版6部著作,先后两次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获全国师德标兵、中国老科协“突出贡献奖”、省优秀共产党员、中国专利优秀奖等荣誉。

  杨宝峰,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哈尔滨医科大学校长,教授,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主任。

  为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技术,杨宝峰先后到日本和加拿大求学。学成后,他心系祖国,放弃国外优厚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毅然选择回到国内。回国后,杨宝峰带领团队在科研上不断取得创造性成果,通过对50余种作用于心脑血管系统疾病药物的研究,发现抗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药物作用离子通道的特点和规律,并提出离子通道靶点学说,编入《离子通道药理学》和本科生教材《药理学》;发现离子通道、非编码RNA及M3-R等相互作用对心脏结构重构、电重构致心脏功能紊乱的机制;揭示作用于心血管系统疾病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以及丹参、大黄等中药有效成分的心脏保护机制,阐明某些药物对心脏毒性作用的机制并提出防治措施;研发降脂、防术后粘连等药物并投入临床使用。

  杨宝峰教授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及黑龙江省最高科技奖,为首届“十佳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及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获得者。他连续主编四版《药理学》国家规划教材,并获全国医药优秀教材一等奖,国家级教学名师等荣誉称号。

  夏求明,我国著名心胸外科与心脏移植专家,教授。曾任哈医大二院胸心外科主任、黑龙江省胸心外科重点学科带头人。

  夏求明,1952年由上海圣约翰大学医学院毕业,获得医学博士学位。毕业后,他来到祖国边陲黑龙江支援边疆建设,先后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第二医院工作,从事心胸外科医、教、研工作五十余载,攻克数百项技术难题,为黑龙江省心胸血管外科的创立和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1992年4月,夏求明带领团队历经数年临床医学研究,成功实施黑龙江省第一例同种原位心脏移植手术,其心脏移植患者至今仍然是我国大陆地区存活最长、生活质量最高的“换心人”。此后他接连完成心脏移植全部三种术式,全面开展我国自主研究的心脏移植相关技术革新,推动了我国心脏移植事业再次启航。

  夏求明教授是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国务院政府特贴获得者,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华医学科技进步一等奖、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黑龙江省高校科技奖一等奖等重要科技贡献奖;并获全国百名优秀医生、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爱国奉献奖、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黑龙江省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先进个人标兵等荣誉称号。

  李山有,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作为中国地震局强震动观测学科组组长,李山有积极推动强震动观测技术进步与工程应用,并以副总设计师和副总工程师身份参与《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的立项、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工作。作为中国铁路总公司和中国地震局高速铁路地震安全技术研发组的首席科学家,他完成了高速铁路地震监测预警系统的框架设计和技术标准编写,组织研发的软件系统在多条高速铁路上部署;完成了中国地震局“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国家地震科技创新工程之韧性城乡计划以及中国地震局科技体制改革顶层设计方案的编写;完成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973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10余项,荣获省部级科技奖励5项,主持和参与编制国家/行业技术标准近10部。

  汶川8.0级大地震发生后,李山有积极赶赴地震现场,连续在灾区工作100余天,深入重灾区及遭受严重破坏的建筑物内,为地震地质灾害和建筑物地震破坏机理研究收集了宝贵的参考资料。为让更多民众了解地震灾害、宣传防震减灾常识,李山有在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新华社、科技日报等媒体上,通过撰写报道、接受采访等方式向公众介绍地震科技工作进展,积极普及防震减灾知识。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彭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