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8月29日讯(记者 姜辉 陈显春 那鹏翔)1956年,36名山东临沂移民在哈尔滨市西北400余公里荒原上钉了一个橛子、搭了几个草窝棚,诞生了兴十四村;46年后,这里136栋别墅拔地而起,80%村民住上单体别墅,兴十四村成为“龙江第一村”。29日,由中共齐齐哈尔市委、齐齐哈尔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共齐齐哈尔市委宣传部、黑龙江东北网络台承办的“砥砺四十年奋进看鹤城” ——网络媒体走进齐齐哈尔大型新媒体宣传报道组来甘南县兴十四村采访。

宽阔整洁的路面,红顶黄墙的欧式别墅,很难相信,这是一个不通火车、人口只有一万余人的小村子。
在兴十四村村史纪念馆里,一个高2米、长5米左右的窝棚立在入口,外面披着蒿草,里面横放着几床脏兮兮的麻布毯子。“这是我们还原的1956年第一代村民的住处,当时一片荒野,房无一间、地无一垄、树无一棵,10多人零下30多度挤在窝棚里抱团取暖”。兴十四村党委副书记、接待办主任王淑媛指着旁边一台拖拉机告诉记者, “1970年,为了多开荒、多打粮,村里组装了第一台链轨拖拉机并改造农机具,1979年率先在全省实现了农业机械化,耕地、播种效率提高了50多倍”。

数十年来,兴十四村始终坚持发展现代农业,现已实现了耕地机械化作业、农田节水化喷灌、作物良种化种植、土地集约化经营、牧业标准化养殖。目前,园区核心区面积已达2.4万亩,已建成万米智能温室1栋、实验控制中心2500多平方米、1个3000吨库容的马铃薯种薯窖,1200平方米的智能程控水稻催芽车间,棚室总数达到了1331栋。先后购置大型喷灌100多台套,耕地实现100%高效、节水喷灌。园区全部采用“3+2”生产模式(即空气、水、土壤无污染,不使用农药和化肥),大力发展绿色种植,打有机牌,走特色路。目前,兴十四村有机食品认证面积达到1万多亩,品种包括水稻、玉米、红小豆、白芸豆等十余个,认证绿色食品标识4个。拥有国产、进口等各类农机近600台套的黑龙江省高标准大型农机合作社,覆盖作业面积10万亩,代耕30万亩,兴十四全村耕地由村里2%的劳动力种植,98%的劳动力成为二、三产业工人。



2017年,兴十四村和富华集团总资产达到23.5亿元,总收入实现21.1亿元,村民人均收入7.6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