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齐齐哈尔
搜 索
记者走进贫困户家中倾听丰收的故事 我再努努力 争取早脱贫
2018-09-25 14:05:29 来源:东北网-齐齐哈尔日报  作者:李树坤 丛中笑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东北网9月25日讯 初到依安县丰收村,整洁的村容村貌,令人心情舒畅。水泥路面向村里延伸,路两旁的农家院,清一色的铁栅栏,整齐划一。村路两旁排水用的路边沟,干净整洁,村里定点摆放了垃圾箱。

  走进贫困户唐彬家的小院,各式东西摆放整齐,看到有生人进院,唐彬迎了出来,听说是记者采访,他的脸上开始显现出了一丝的紧张。拉了几句家常,记者了解到唐彬今年62岁,肢体因车祸残疾,现独自一人生活,由于之前他的住房是危房,村里把他定为了贫困户。聊了一会儿,唐彬也不那么紧张了,一说起驻村扶贫工作队,他一下就来了精神头。“要不是工作队和镇里帮扶干部的帮助,我现在的生活也不能这样,是他们的帮助,给了我生活下去的希望。”他的脸上溢出幸福的笑容,“今年,在工作队的引导下,我把家里的20亩地入股全种了糜子,就是蒸黏豆包用的原料粮大黄米,今年又是丰收年。我还参加合作社务工,从春种、夏锄到秋收,我都尽量干,一年下来可收入2400元。在黏豆包加工厂蒸豆包,一天能挣80元,干上两个月,还能挣4800元。我再努努力,争取尽快脱贫。”唐彬越说越高兴。

  “原来丰收村共有贫困户76户,到去年底,已经退出49户,现在未脱贫27户。”依安县市场监督管理局驻丰收村工作队第一书记、队长任立刚告诉记者。驻村扶贫工作队进驻丰收村以来,认真开展定点驻村扶贫工作,通过抓党建促脱贫、落实项目抓产业等务实工作和招法,让丰收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驻村工作队为丰收村量身定制开展了“有事找支书”主题活动,运用“一征二议三公开”工作法,彻底改变了村两委的工作局面;工作队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将困扰丰收村百姓出行30余年的北大沟修通了,一下子拉近了党员干部和群众的距离。

  同时,积极引导种植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养殖业。同村两委一道发展“一村一品”,结合本村的实际情况,挖掘出了本村产业潜力创建品牌——张鼎鼎黏豆包系列,创新销售渠道,通过电商销售、实体店销售、云集连锁超市,畅销国内,产品供不应求,打造“中国北方民俗黏豆包生产第一村”。小小黏豆包,给村民们带来了大效益,通过合作社经营,也给贫困户带来了红利。

  今年,为做大做强企业,工作队帮助企业跑项目争取扶贫项目资金150余万元,建设占地468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并购置制作黏豆包的各种设备,初步形成“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模式,不仅起到了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和辐射作用,也促进丰收村“一村一品”发展形成。

  依安县号称“白鹅之乡”,农民有养殖大鹅的习惯。丰收村有个养殖大户张海峰,队长任立刚和中心镇纪委书记找到张海峰,与他探讨通过养殖大鹅带动贫困户致富的路子,张海峰当即表示,“都是乡里乡亲的,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自己也有一份责任。”于是,他们就谋划了一个养殖大鹅新模式,通过种鹅代养、养鹅务工,让有能力的贫困户参与养鹅,从而增加收入,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采取资金入股,秋后分红,按今年的养殖量和年头,贫困户每户可分红500元。今年,合作社帮助14名贫困妇女通过发展大鹅养殖实现脱贫。

  这两年,丰收村变了,特别是今年的秋天,村民们和贫困户腰包里的钱比原来更多了,大家共同享受着金秋丰收的喜悦。

责任编辑:王辉

【专题】牢记总书记嘱托 振兴发展谱新篇

【专题】放歌龙江黑土 同庆五谷丰登 —— “中国农民丰收节”特别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