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时间,家住虎林市新乐乡村民孙某很是发愁,为啥?因为别人种着他的地,还不给钱。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庭审内外》。
给村里干完活三年拿不到钱
“村委会,咱们法庭上见!”
视频链接地址(https://v.qq.com/iframe/preview.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e07258pwhlq)
2016年,虎林市新乐乡村民孙某承包了村里的一项工程,完工后村委会应该给孙某76000元的工程款,可是村委会说没钱,把一片地抵给了孙某,让他免费耕种。
可是孙某不懂种地的事,于是村委会又把这地分别包给了几个农户,但是有的农户交钱了,有的没交钱。按理说他们交不交钱都不影响孙某拿到属于自己的工程款,但是村委会就以此为借口,只付给孙某41500元,余下的34500元则说那些农户什么时候给钱,村委会就什么时候给孙某钱。

这拖着拖着,就过了三年,眼看着钱迟迟要不来,无奈之下,孙某将村委会告上了法庭。
虎林市人民法院受理了这起案件。村支部书记和村会计作为被告的诉讼代理人出席了庭审,他们认为,地已经给孙某了,别人耕种没给孙某钱,那孙某就应该找种他地的人要钱。

法庭上,孙某列举了几个证据,旨在证明被告村委会将这些地发包给了其他农户种植,但村委会却认为,不管有没有其他耕种人在耕种这个地,村里已经把地包给了孙某,那就是孙某和其他农户之间的关系。
【庭审现场】
法官:自2015年以来,原告孙某给村里修路,被告村委会应该给付工程款76000元,已经给付了41500元,现在尚欠34500元,属不属实?
村委会:不属实。
法官:是否有证据向法庭提供,证实你不欠孙某钱。
村委会:就是有份合同。
法官:按照合同约定,你是用310亩机动地抵偿给原告,抵偿76000元欠款。现在这310亩地是否交给了原告耕种?
村委会:我认为是交给他了,但是他自己没种上。
村委会始终认为,地已经交给了孙某耕种,因为他自己的原因没种上,孙某应该去找那些种地的农户要钱,而不是村委会。
法庭辩论各执一词
钱到底该谁还?
原被告双方都没有新的证据向法庭提供,于是进入法庭辩论环节。
【庭审现场】
孙某:这个地当时没交给我。
村委会:我认为在签订合同的时候,事实就已经成立。我们村拿310亩地,抵给孙某76000元的施工费,但是孙某没耕种上310亩地。我个人认为,是他们私人原因,和村里无关。
法官:除了以上原被告双方所发表的辩论观点之外,原被告双方是否还有补充,或者还有新的观点?
孙某、村委会:没有观点了。
法官:原被告双方均无新的辩论观点,法庭辩论结束。

鉴于原被告对本案的分歧较大,法庭决定,如果可以的话,希望双方能够通过庭外调解解决纠纷。
【庭外和解现场】
法官:建筑施工所形成的是债权债务关系,我给你村里干活,你应该给我钱。你没给我钱,债权债务关系是清楚的,已经给他的,他也认。还差34500元没给。
村委会:那也不是我们给的,应该是那些种植户给的。
法官:那也是替你给的,也是替你村里给的,你得看明白这个关系。
法官庭外调解双方敞开心扉
村委会同意偿还工程款
经过几个小时耐心的调解,村委会逐渐敞开心扉,并站在原告孙某的角度上思考他的难处。了解村里困难的孙某也表示,他只想要回属于自己的余下款项的本金,一分利息也不拿。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件事最终有了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村委会同意支付原告孙某剩余款项34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