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2月26日讯(记者 孙英鑫)25日,哈牡高铁已正式开通运营,高铁列车以250公里时速运行,两根钢轨就是承载高铁飞驰的基础。记者了解到,在铁路内部有这样一些人,他们被称为“钢轨神探”,听声辨形守护着哈牡高铁运行安全,钢轨上细如发丝的裂痕、缝隙他们都能察觉到。

哈牡高铁全长293公里,牡丹江工务段负责其中150公里的轨道检修、养护与探伤任务。探伤工区工长卢强和他的8名同事,就是用一台探伤车,每天周而复始地走在这条线路上,每天要走近10公里,一次室外作业时间要达到7个小时。
顶着寒风,在室外近零下40摄氏度的天气里走上7个小时,每名工人的帽子两侧都挂满了冰霜,睫毛上挂着冰珠,但眼睛却始终观察着显示器上的波形,仔细辨别着仪器上发出的提示音,一旦出现报警,他们要仔细分析波形,一些伤痕不足毫米,几乎是一根头发丝的粗细。
“钢轨表面的伤痕还能看清,最难的是钢轨内部的裂痕,这只能用超声波探伤仪才能检测出来,而且波形不好分析,稍有大意,可能就会错过一个伤痕”卢强说,哈牡高铁使用的是无缝钢轨,受温差影响较大,特别是在高寒地区,冬夏温差近90摄氏度,热胀冷缩让钢轨容易受损,特别是高铁动车组高速行驶时,对钢轨产生较大的冲击,都会对钢轨产生影响。
责任编辑:姜继周
图片新闻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