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1月9日讯 年终岁尾,北极漠河滴水成冰。但中国最北党员干部教育基地——漠河前哨学院却热流涌动。大兴安岭121名组工干部和企业党员代表走进这里,参加全区管护区(林场)解放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大讨论暨党员创业就业培训,在严冬时节掀起培训干部和谋划项目热潮。
课堂互动式教学、面对面研讨、项目展示式参观、寒极实景式体验、网红推介式示范……学员们充分汲取养分。课堂上,党校教授讲政策、组工干部讲业务、行业专家讲技术、创业典型讲经验,激发了学员们自主创新、全民创业的热情。
“我们林场在水沟附近种了6000株沙棘,为啥不成活?”“大兴安岭地区种沙棘什么品种最适合?”“沙棘果销路怎么样?效益怎么样?”
来自地区科协的干部马文海讲完《沙棘的种植技术》,还没走下讲台,就被学员团团围住,有咨询技术细节的,有协商合作事宜的,有要微信和手机号码的,场面火爆。
“听完专家讲课,才知道沙棘耐旱耐贫瘠。我们要按专家教的技术抓生产,实现职工增收,企业增效。”松岭区壮志林场副场长刘立岩对2019年扩大沙棘种植规模充满信心。
生态种植集体增收,网红直播自主创业,旅游产业打造品牌,会务经济转型发展。一堂堂技术含量高、操作实效强的生产经营技能培训课,让学员们的创业蓝图越来越清晰。
近年来,大兴安岭地委、行署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全力保生态、兴产业、促改革、惠民生、强党建,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018年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22.7%,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4%和7.0%,林区经济社会呈现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尤其是入冬以来,大兴安岭更是喜讯频传:生态旅游接待人数和收入连续4年两位数增长,电商全年交易额增长70%以上;投资2亿元、年产25.3万吨的农夫山泉矿泉水项目生产线正在安装,桦树汁生产线投入生产,管护区经济蓬勃发展,增长态势强劲;林业职工月增资208元,政府贷款贴息为养老金断保的下岗职工续保,解决了一次性安置人员参加医保问题;投资15.6亿元的棚改配套、10.8亿元的三供一业改造项目启动,瓦西、连阿、呼十公路完成路基和桥涵建设,新建改造厕所3336座,历史遗留430个正在进行的项目验收384个……
从入冬开始的全区解放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大讨论又掀起了大兴安岭发展建设的热潮。大兴安岭明确要在发展动力上解放思想,向激活民营经济要动力,向科技创新要动力,向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要动力,向各类发展要素聚合要动力。要在发展措施上解放思想,拿出务实的举措,拿出创新的举措,拿出管用的举措。
解放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大讨论激发了兴安人民干事创业的热情。“解放思想是适应新形势、抢抓新机遇、寻求新发展的客观需要,在新形势面前我们要围绕生态产业做文章,把漠河地缘优势和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做大做强生态旅游产业,把绿水青山、冰天雪地真正变成金山银山。”漠河市委常委、组织部长赵恒勤说。
今年,大兴安岭将按照省委省政府、地委部署,通过解放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大讨论和深化改革,着力解决观念与信心、体制与机制、发展与质量、当前与长远、短板与弱项、法治与环境六大问题,加快推进林区全面转型全方位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