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2月12日讯 (李华虹 杨嘉安 记者杨金光) 春节过后,人们开始恢复到工作的正常状态,医院门诊却迎来了高峰。从正月初七开始,哈医大二院的门诊就诊人数一路攀升,挂号收费窗口、取药窗口、抽血窗口排着长队,候诊区内“座无虚席”,检验室、内镜室、CT室、B超室门口挤满患者。


据悉,就诊患者在春节后扎堆主要分两类,一是因受“春节期间不看病”的传统观念影响,年前一些心脑血管疾病、呼吸、消化、内分泌疾病等以及可以择期手术的患者,病人和家属都会要求用药物稳定病情,过完年再进一步治疗的老患者。另一种是春节期间的饮食节律改变,过度劳累等不规律生活方式带来的“节日病”发作的新患者。


老人忌讳“过年看病”保守控制节后治疗
据哈医大二院急诊医学科主任邓颖教授介绍,很多老年人受“春节不看病”的思想影响,尽管在春节前就感觉身体不舒服,但因为要和家人过年很多人不愿意就诊。还有一些节前的住院患者,没有完全康复就急着出院回家团聚,结果导致春节期间病情加重,被送入急诊,尤以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居多。邓颖主任特别指出:对于一部分疾病,节前中断治疗或春节期间不治疗的做法非常危险,很可能加重病情甚至危及生命。
生活习惯不良让“节日病”频发
“节日病”与春节期间人们的不规律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饮食节律改变、过度劳累、饮食油腻、情绪激动、作息不规律等,都会让这些“节日病”节后发作的趋势更加明显。
春节期间,饮食失调导致消化内科的“吃喝病”患者急剧增加。大吃大喝等影响消化系统功能,导致机体免疫力低下,引起急性胃肠炎、急性胆囊炎、还有部分是非常危险的急性胰腺炎。春节过后,到哈医大二院就诊的糖尿病患者人数明显增加,患者均因假期“管不住嘴”又“迈不开腿”,日常作息被打乱等原因造成血糖明显波动,甚至出现急性并发症。
同时,很多家长纵容孩子在春节期间窝在家中玩手机、电脑、平板等电子产品,这样虽然让很多家长省去了照顾孩子的麻烦,但孩子的视力也在快速下降,大人们手机追剧、微信聊天等出现眼干、眼涩、眼疲劳的增多,致使哈医大二院眼科门诊也迎来了又一波就诊高峰。

正月十五过后预计迎来新一波就诊高峰
根据往年经验,节后就诊高峰还将持续一段时间,正月十五过后预计迎来新一波就诊高峰。建议广大一些取药患者、慢性病患者或是病情较轻的患者,最好选择错峰就诊,避开就诊高峰。相对来说,周六、日就诊比平时少,下午较上午少,周五下午就诊人数也比较少。大家可灵活安排时间,医院每天都安排了高年资专家坐诊,患者不必担心周末挂不到专家号。
同时,建议大家来就诊前先进行预约预约挂号。在微信或支付宝搜索关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进行网上预约挂号,既能减轻窗口的压力,又可以节省自己的时间。
如何应对节后综合征专家为您支几招
春节假期后上班的第一周,很多人依然沉浸在节日气氛中,心思收不回,无精打采、效率低,出现失眠、胸闷等症状,甚至恐惧上班,难以进入状态,这就是节后综合征。哈医大二院专家为您支招儿:
一、调整作息时间,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一般睡眠时间保证7~8个小时,不要熬夜。
二、调整饮食,很多人由于在春节期间进食过多的高脂肪高蛋白食物,还会导致胃肠道的负担较重,出现积食、专家建议饮食上以“少油少盐”为原则,多吃蔬菜水果。
三、调整精神状态,以饱满的精神面对新的工作与挑战,在工作强度方面,应根据自身情况逐步增加。
四、适度运动,通过轻快的步行、慢跑、打球等运动,让身心“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