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2月14日讯(李华虹 杨嘉安 记者 杨金光) 日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肾脏内科王琴主治医师在世界高影响力杂志PNAS(美国科学院院报)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钙调磷酸酶是KLHL3的磷酸酶并参与调节肾脏电解质平衡,填补了这一领域只发现了KLHL3的激酶而未发现磷酸酶的空白,受到了国际高血压诊断与管理领域的高度关注。此研究进一步阐明了肾脏疾病常用免疫抑制剂他克莫司导致高血压的机制,为预防和治疗服用他克莫司出现的高血压并发症提供了理论基础。

据悉,该课题成果在国际上属于领先地位,受到业界高度关注。王琴医生多次受邀在全球高血压基础科研的顶尖会议上,针对此项研究结果作汇报并获得2018年美国心脏病学会高血压理事会科学会议新研究者奖、第41届日本高血压学会科学年会JSH/SHR合同企划优秀发表奖。
据哈医大二院肾脏内科主任任野平教授介绍,高血压和肾脏疾病往往并存,高血压既是肾脏病的常见临床表现,也是导致肾脏疾病的原发疾病之一。其次,肾脏是人体最终实现血压调节的终末器官,通俗来讲,多种原因导致的高血压,最后都是通过肾脏的各种离子转运调节电解质的重吸收和分泌来实现的。

他克莫司是钙调磷酸酶抑制剂,也是肾移植患者和部分肾脏疾病患者常用的免疫抑制剂。临床研究发现,长期使用他克莫司的患者会出现高血压,多数认为和血管收缩,内皮功能受损,交感神经张力增高等因素有关。近年来,他克莫司导致高血压成了国际研究热点。
王琴主治医师在日本帝京大学公派留学期间参与高血压及肾脏疾病的相关研究,进一步验证了他克莫司的使用会抑制KLHL3的去磷酸化,从而增加肾脏钠-氯共同转运体(NCC)活性,而NCC是肾脏调节电解质代谢和血压的重要转运体,可通过改变Na+、Cl-离子重吸收来实现血压的调控过程,这也是他克莫司导致高血压的重要原因。
专家提醒,尽管长期使用他克莫司会导致高血压,但因患某些疾病又不得不使用他克莫司的患者并不需要恐慌,重点是把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他克莫司导致的高血压对氢氯噻嗪利尿剂敏感,氢氯噻嗪主要抑制远曲小管前段和近曲小管对氯化钠的重吸收,从而增加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Na+-K+交换,使肾脏对尿Na+、K+、Cl-等离子的排泄增加。因此,症状出现后一般服用氢氯噻嗪类利尿剂就能有效控制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