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文卫·体育  >  文卫
搜 索
国际资深心血管医生“组团”到哈医大二院心内科“取经”
2019-06-04 16:02:00 来源:东北网  作者:李华虹 曹玥 杨金光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东北网6月4日讯 (李华虹 曹玥 记者杨金光) 为促进亚太地区腔内影像学的发展,6月4日-5日,由哈医大二院心内科牵头的中国“亚太OCT卓越培训中心”高级班在哈医大二院成功举办。欧洲腔内影像学(OCT)共识主席意大利Giulio Guagliumi教授及哈医大二院心血管病医院院长、心内科主任于波教授共同担任课程总监,来自印度、泰国和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地区的23名资深心血管医生“组团”来到哈医大二院“取经”,进行为期两天的OCT操作技术的深入学习。

 欧洲腔内影像学(oct)共识主席意大利giulio guagliumi教授对oct的临床应用进行讲解。

哈医大二院心血管病医院院长、心内科主任于波教授致辞。

哈医大二院心内科副主任侯静波教授介绍心内科情况。

哈医大二院心内科病房副主任贾海波教授进行病例讲解。

哈医大二院心内科病房副主任邢磊教授主持。

  哈医大二院心内科副主任侯静波教授和病房副主任贾海波教授、吉林医院Vasile Sirbu教授等专家从理论学习、复杂病变病例演示、OCT模拟电脑演练以及病例回顾等方面进行授课,使前来学习的国际医生们可以更系统、深入、有效地提高OCT操作水平及认识。

  去年6月中国第一家面向亚太地区腔内影像学专家而建立的机构——亚太OCT卓越培训中心在哈医大二院正式成立。亚太OCT卓越培训中心是与美国、意大利和日本等引领世界腔内影像学发展的专家进行长期合作,定期召开亚太OCT高级培训班,为亚太地区腔内影像学领域顶尖的专家打造一个高端的交流、研讨、操作的平台,互相取长补短,优化介入的操作方法和理念,从而促进亚太地区精准介入治疗的发展。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是目前分辨率最高的腔内影像学技术,能够直接进入冠状动脉的血管腔内成像,就像直接把显微镜放进血管里看一样,可以准确评估病变特点、血管尺寸、和支架植入效果,为临床中优化支架植入和减少支架相关问题提供了很多宝贵的信息,是冠心病诊断新的“金标准”。

  据了解,哈医大二院于2005年就率先于国内引进了OCT技术,经过14年的发展,已经完成近万例OCT扫描,是目前世界上拥有OCT数据最多的机构,同时哈医大二院是中国唯一一家参与欧洲腔内影像专家共识编写的单位。近年来,哈医大二院心内科在心血管领域世界级三大权威杂志《循环》、《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和《欧洲心脏杂志》发表关于OCT的标志性原创研究成果共10篇,开展前瞻性研究25项(前瞻性注册研究2项),包括改变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策略的Erosion研究等,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心绞痛)腔内影像学研究世界领先,首先提出的急性心肌梗死斑块侵蚀“多取出、少植入”治疗新理念,受到了全世界心血管病学领域的高度关注。

讲座现场。

与会人员合影。

  需不需要支架要看OCT支架全程护航也要靠OCT

  近年来,冠心病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及死亡率逐年升高,全国每年有近70万例心肌梗死(简称心梗)发生,并呈现年轻化趋势。黑龙江省地处高纬度地区,冬季漫长寒冷,居民油脂、食盐摄入量明显过高,导致黑龙江省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位列全国前列。

  于波教授表示,既往救治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94%都会进行支架,但现在对急性心梗患者进行OCT检查后,发现斑块侵蚀导致的血栓较小、血管结构相对更完整、管腔相对更大,是可以不植入支架的。哈医大二院在救治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中,在先进的腔内影像学技术指导下,有40%的患者可以避免支架,通过抗栓治疗效果同样显著,为患者提供了更安全、更优质的个体化治疗服务。

  一旦符合支架指征,存在复杂病变、严重钙化和高危患者需要进行支架时,OCT可以在支架前对管腔尺寸和病变特点进行评估,有助于选择正确的支架型号和指导支架植入策略;术中为支架手术保驾,观察支架贴壁效果和扩张情况,从而达到理想的支架效果;术后的腔内影像,可以使医生能够准确评估支架植入效果,指导实施优化措施,保证患者治疗效果和长期的临床安全。

  专家提醒,目前心肌梗死并不是老年人的“专属疾病”,上班族也已经成为心血管疾病的高发人群,而年轻人往往容易忽视心血管疾病的先兆症状,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心脏病猝死的病例逐年递增。所以无论是老年人还是年轻人都应该重视心梗的预防,保证作息规律,不要经常熬夜,保证休息;饮食健康,每天按时三餐、少盐少油,多吃水果蔬菜,不酗酒不大量吸烟;保持心情愉悦,适当运动,注意保暖。

责任编辑:杨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