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10月2日讯 记者从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9月30日举行的“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三场——延寿专场获悉,截至2019年底,延寿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6492人,已脱贫15645人,未脱贫514户847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44%,46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
延寿县委副书记、县长张洪岐介绍,延寿县未脱贫人口已经全部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延寿正向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发起最后总攻,确保年末未脱贫人口如期全部脱贫。
张洪岐说,依托龙头企业定产业、依托资源特色定产业、依托市场需求定产业、依托村户特点定产业,确保项目准、能增收、可持续,健全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近年来,累计投入3.38亿元,实施产业项目183个,形成以优质稻米、肉鸡、食用菌、光伏为主导,设施蔬菜、黄牛生猪养殖、食品加工等各类“种养加”小项目为补充的产业扶贫格局。依托龙头企业,发挥延大牧业带动作用,采取“龙头+基地+贫困户”的带贫模式,建设18个肉鸡养殖小区72栋标准化鸡舍,年出栏肉鸡1000万羽,带动贫困户3071户,户均增收2500元。发展优质稻米产业,放大“中国优质香米之乡”和延寿大米国家“双地标”品牌效应,延寿大米品牌价值达16.54亿元,44个水稻(农机)专业合作社带动贫困户3493户,户均增收1050元;建成标准化示范小区26个、大棚702栋,综合利用水稻育苗大棚305栋,带动贫困户3708户,户均增收600元。推进光伏产业,建成总规模15.36兆瓦47个村级光伏发电站,实现贫困村全覆盖,带动贫困户2763户,户均增收1089元;发展电商产业,村级电商服务站达到79个,建设网络直播间6个。因地制宜发展沙棘、果蔬等项目,因户制宜扶持贫困群众发展“小菜园”、笨鸡笨猪等庭院经济,有效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农村发展活力。
2020年,延寿县深化“农田+庭院”“产业+就业”的“双+”增收模式,扎实推进农田、庭院、产业、就业四篇文章,促进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确保贫困群众退得准、退得稳。针对未脱贫人口,延寿县在全县选派514名帮扶责任人对未脱贫人口进行“一对一”帮扶。
据悉,2020年2月,经省政府批准,延寿县脱贫摘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