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用好互联网 倾心润新苗
2020-10-14 14:32:07 来源:东北网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用好互联网倾心润新苗

泰来县和平镇关工委

2020年9月

  泰来县和平镇关工委面对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主动适应网络信息时代发展趋势,学网、上网、用网,在全县利用互联网开展关心下一代工作。

  一、建立镇、村微信群,实现网上互联互通

  为了发挥网络优势,关注、关心、关爱青少年,我们向全镇关工组织发出倡议,用互联网开展关爱青少年行动。首先建立镇关工委工作微信群,成员包括分管领导镇党委副书记、关工委成员单位负责人和各村屯、学校关工委常务副组长。然后建立各村屯、学校微信群。全镇13个村常务副组长和两所中心学校分管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领导是群主,成员包括各领导小组成员、五老代表、“两童”家长和教师代表。镇、村两级网络的建立,为开展网上关工活动创造了条件。

  二、开展网上办公、网上宣传活动

  互联网可以比任何一种方式更快捷、更经济、更直观、更有效地把关工信息传播开来,大幅提高工作效率。我们利用微信群及时向各领导小组传达县关工委会议精神和县关工委转发的上级关工委文件精神。2017年以来,利用微信群语音通话召开关心下一代工作会议26次,先后转发县关工委会议精神16次、市关工委会议精神6次,省关工委电视电话会议精神2次,转发县关工委下发的《关工简讯》78期。

  各村关工领导小组充分利用网络开展工作,2017年以来,各村群主向成员转发镇关工委信息180多次,向镇关工委上报网上开展关工活动情况总量380多次。组织五老网上学习宣传习总书记“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讲话内容共计25多次,加强了对五老为家庭教育做榜样活动能力的培训,提高了做好家教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组织老干部、老教师网上学习习总书记“红色基因就是要传承。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经历了多少坎坷,创造了多少奇迹,我们要不忘初心,永远不可迷失了方向和道路。”的重要论述3次,使五老进一步认识到开展红色基因教育的必要性,提高了开展主题教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2018年,又通过网络组织全镇85名五老参加省关工委组织的十九大报告百题征答活动,获得优秀组织奖,通过网上答题、参与竞赛的形式,调动了五老学网、用网的积极性。

  三、利用网络开展教育活动

  一是利用互联网开展网上移风易俗教育活动。我们用微信群向13个村、2所中心学校的群主转发县委县政府移风易俗宣传教育文件15次,转发和平镇政府移风易俗宣传单20多次。通过15个领导小组的群主转发到五老、学生家长,受众达1.3万多人次。这项活动使这些五老、家长了解了移风易俗的重要意义和具体要求,提高了移风易俗的自觉性,更重要的是体现了网上关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作用。

  二是利用互联网开展良好家风教育活动。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弘扬友善、孝敬、诚信、忠诚等中华传统美德,让优秀传统文化插上互联网翅膀,2017年以来,我们在网上开展了主题微信、微寄语等活动,整理转发了“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画荻教子”等小故事,还相继转发了毛泽东的家风故事、习近平的家风故事、黄继光、邱少云等革命英雄故事和《孔子家训》《朱子家训》等名人家训550多条(次),转发了县关工委编发的《家训格言》340多条(次),让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青少年生活中去,让他们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生命力。这些活动在全社会形成了汲取精髓、启迪思想、塑造心灵、培养心智的浓厚氛围。

  在开展家教活动中,我们还利用网络开展晒家风活动4次,参加活动300多人;开展晒“三爱”教育照片活动4次,参晒照片130幅;开展晒家风故事活动4次,交流家风故事20个。“三晒”活动的开展,不仅相互交流了经验,而且使家教活动的质量上了一个档次,激发了更多五老加入为家庭教育作榜样活动中来。

  四、利用网络开展对青少年帮扶工作

  五老对困境儿童帮扶必须俯下身、沉下心、动真情。在我们的组织倡议下,全镇加入微信群的五老117人,对91名“两童”经常进行网上家访,收集困境儿童的具体情况,并根据不同的人员类型分类备注,同时还采取线上线下方式收集动态情况。太平村的五老韩桂华通过微信联系得知困境儿童孙国强因母亲改嫁处于困境时,联系扶贫工作队帮助他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后顾之忧;长青村的五老李春艳通过微信联系帮助1名孤儿落实民政救济政策;宏升村的五老田海静经常与包扶的3个困境儿童家长联系。3个孩子中最困难的是孙立新,父母离异,祖父母已经去世,只好寄养在姑奶家,田海静担起了帮扶的责任,他经常与孙立新的班主任在微信里联系,与他的姑奶一起做他的思想工作,终于说通了孙立新没有辍学。最突出的是2018年被市关工委评为模范“十大员”的联合村五老于海荣,2017年她通过微信向大桥屯屯长了解他们屯“两童”情况时,得知有1名6岁叫杨瑞的孩子变成了孤儿,由年迈的爷爷奶奶照料。于海荣将孤儿杨瑞的不幸现状,向村上领导请示汇报后,多次与民政部门磋商,为其办理了孤儿民政救助手续。为驱散父母对子女造成的心里阴霾,他还经常与幼儿园园长在网上了解杨瑞的情况,隔上一段时间于海荣就带上礼物或衣服,像看望自己的孙子一样,去看望小杨瑞,使小杨瑞感受到了社会的关爱。五老为关爱青少年成长,托起明天的太阳,做了好事实事,解了难事,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点赞。

  五、疫情期间,积极开展网上“红色课堂”活动

  2020年以来,我们镇关工委在县关工委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开设了网上“红色课堂群”,收到可喜的成效。首先,认真抓网上“红色课堂群”的组建工作。我们聘请各村关工常务副组长为群管理员,聘请优秀五老为授课讲师,群成员由各村挑选优秀学生家长参加。我们利用“红色课堂群”每周活动3次以上,活动时间一般安排在下午4点开始,躲开学生上网课时间,然后组织“红色课堂”活动。镇关工委在红色课堂群,用语音讲述县关工委指定的5个革命故事和6个道德楷模故事。在此基础上,还讲述了《邱少云的故事》《抗日英雄王二小的故事》《革命先烈小罗卜头的故事》,以及《习近平的家风故事》《赞美母亲的古诗词》《习近平讲述的故事|冲锋号,在决战之地吹响》等。红色课堂在以讲红色故事的基础上,同时开设了网上趣味数学知识问答、优秀文章范读、交流学习英模人物体会、“中华魂”主题教育读本知识竞赛(今年读本没到,使用过去的读本)和网上英烈故事讲述比赛等寓教于乐、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活动内容,每项活动结束后,都在网上进行一次总结表彰,从而调动了五老和孩子们参与的积极性。我们深深地感到:利用网络开展红色基因教育必须长期坚持,同时要不断改进教育方式方法。我们只迈出了一小步,但我们会坚持走下去,把利用网络开展红色基因教育活动抓实抓好抓出成效。

  选择了一件事,倾力一辈子。下一步,我们将策划在网上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更有意义、更有影响力的主题教育活动,把“互联网+关工”这篇大文章做实做活。

责任编辑: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