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科教·就业  >  科教
搜 索
打破"藩篱"后,哈尔滨科技成果转化跑出"加速度"
2018-03-23 12:18:51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李丽云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从建立契约制至今,黑龙江省工研院累计培育科技型企业145家,累计在孵企业122家,孵化毕业企业23家。

  2016年哈尔滨市启动实施了(哈工大)市校科技合作第二轮试点工作。在政策、资金和服务等方面先行先试,加快落实了国家“三权”制度改革。哈工大已出台了设置创新创业岗、扩大股权激励比例等一系列改革措施,打通了科技成果转化“最先一公里”,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取得了可复制推广的好经验。

  截至目前,哈尔滨市又与其他16个大学大所建立了“市校契约机制”。下一步,哈市将与在哈其他校所分别签署各具特色的市校(所)合作协议,使契约机制成为跨越市、校(所)之间管理体制障碍、释放科教潜能的桥梁。

  为强化市校合作,哈尔滨市科技局在“大处室”改革中,将分散在不同项目管理处室的校(所)项目管理职能,调整到一个处室,组建了“地校(所)科技合作处”,增加了对市校合作的服务管理职能,管理方式由基于项目管理提升到基于市校合作管理的新模式,为市校(所)合作组织化、系统化、常态化提供组织保障。

  新型科技成果转化组织模式: “政府引导、高校承办、市场化运营”

  不同省份资源不同环境不同,对于科技成果转化各有各的模式。作为计划经济最后退出的地方,市场化、契约精神是其发展的薄弱环节。为此,哈尔滨市科技局在契约制基础上增加市场化元素,创建了市校共同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新型组织模式。针对处于孵化阶段的科技成果在转化时存在的“高校想做而不能做,市场不愿意做”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推动并探索建立了一系列具有哈尔滨市特点的“政府引导、高校承办、市场化运营”的科技成果转化新型体制架构的组织模式。

  第一种模式是支持黑龙江省工研院完善体制机制。针对该院存在研发补贴资金不足,缺少投资功能的体制机制缺陷,将其作为哈尔滨市校合作平台,牵头设立了规模1亿元的黑龙江省工研院创投基金,通过加大对入孵企业研发资金补贴和天使投资,完善和增强工研院孵化功能。

  第二种模式是推动了哈工大机器人集团的组建。2013年,哈尔滨市科技局最先意识到哈工大在机器人领域所具有的学科、人才、技术、产业等优势,为抢占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先机,谋划了哈工大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这一思路,得到黑龙江省省长陆昊高度认可和鼎力支持,在此基础上,2014年12月,将哈工大各自为战的机器人研发团队和企业进行了集团化整合后,由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工大三方共同投资组建了哈工大机器人集团。2017年该集团产值达10亿元。如今,正在向着百亿企业目标进军。

  第三种模式是创建了“哈尔滨市食品产业研究院”。在总结黑龙江省工研院和哈工大机器人集团经验基础上,哈尔滨市科技局代表市政府与东北农业大学共同出资创建了“事业单位(留人平台)+企业(市场化运营平台)+基金(社会参与平台)”的新型体制架构的科技成果转化机构,成立了“哈尔滨市食品产业研究院及运营公司”。

  “这种模式,把科技创新创业需求的元素全融进去了,大大提高了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率。这样的独特设计,避免了回归传统事业单位的模式,否则容易变成一个新的省、市农科院。”李志杰解释说。

  如今,“哈尔滨市食品产业研究院”完成了第一批项目产业化投资,启动了食品专业孵化器建设,目前已有20余家在孵企业。食研院已获批哈尔滨市首批博士后创新创业基地,同时成立了规模为1亿元的“食研青禾基金”,助力哈市食品初创企业成长,也将助力哈尔滨市第一个超千亿产业——食品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一系列突破体制障碍的市校合作创新,使得哈尔滨市科技创新创业潜力活力进一步激发,各种政策红利效果进一步凸显,创新创业生态体系基本形成。科技创业正成为哈尔滨市发挥校所资源优势的主渠道:即校所科技人员参与地方经济建设的主渠道、校所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的主渠道、大学生留哈创业就业的主渠道。

  哈尔滨通过设立市校合作和创新创业人才专项资金、加大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资金投入等措施,引导一批校所科技人员加快实现科技创业,推动哈工大创办了焊接集团等145户科技企业,支持哈尔滨工程大学创办了哈船导航等62户科技企业,带动全市科技企业数量骤增。三年来,全市累计新增科技型企业3446户,占全市科技企业的60%以上,新增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科技型企业653户,新增上市科技企业52户。超额完成黑龙江省政府“三年千企计划”下达的目标任务。

  近两年来,哈尔滨市以平均每天有3.5户科技企业诞生的速度,刷新着这座城市的“双创”纪录。目前,哈尔滨市校所科技人员和大学生科技创业企业总数已经占到哈尔滨市科技企业总数的30%以上,其中博实、澳瑞德、威翰等一大批企业始终保持国内行业龙头地位。

  2015年哈尔滨市获批国家首批“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在不久前的创业时代网全国30个大中型城市创新创业环境排名中,哈尔滨市列东北副省级城市之首。

首页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王桐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