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謇
我省是农业大省,拥有良好的农业资源禀赋,农业产业优势较为突出,多项评价指标位居全国首位和前列。然而,从发展质量和效益看,仍然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大而不强”的问题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建设农业强省的任务仍然艰巨繁重。当前推动我省农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解决“供应链不优”“产业链较短”“价值链偏低”“生态链不稳”等问题。
一、提升供给质量和效率,解决“供应链不优”问题。虽然近年来我省在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供给质量和效率还有待进一步提升。突出表现为,种植业比重偏高,林业、畜牧业、渔业占比偏低。粮食作物比重偏高,经济作物占比偏低。一般性的同质化的中低档农产品占比偏高,特色的优质的高档农产品占比偏低。推动我省农业高质量发展,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大力调整农业结构,优化农产品供应链。要调优农业行业结构,大力发展畜牧业,积极扩大“两牛一猪”的养殖规模,做大做强鹅产业,推动实现过腹增值以及农畜良性循环。同时,加快发展渔业和蚕蜂业,更好地适应消费结构升级的需要,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要调优种植业结构,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前提下,继续扩大鲜食玉米、瓜菜、食用菌、马铃薯、汉麻、中药材等高值高效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同时适应畜牧业发展需要,稳步发展青贮玉米等饲料作物,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提升种植业比较利益;要调优品质结构,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选用优质种养品种,增加高端农产品供给。
二、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解决“产业链较短”问题。近年来我省十分注重推进“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农产品加工业获得较大发展和提升,但“加工瓶颈”仍然明显存在,“产强加弱”的问题尚未根本解决。主要表现为,就地加工转化不足,精深加工比重不高。全省农产品加工企业中有70%左右从事初加工。全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只有1:1,明显低于全国2.2:1的平均水平。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滞后,严重挤压了农业的增值空间和经济效益。推动我省农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延伸产业链,拓展增值空间。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我省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实力弱,难以形成产业发展带动效应。应通过引进一批知名企业,做强一批骨干企业,发展一批示范企业,打造行业领军力量,引领带动农产品加工业扩能、提质、增效;要推动形成产业集群,积极引导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及其发展要素向主产区、优势产区、产业园区集中,进一步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发挥集聚效应;要优化提升产业组织结构,鼓励组建产业联盟,加强同类农产品加工企业之间以及上下游产业市场主体之间的协作,整体提升产业竞争力。同时,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优化资源配置,释放市场空间。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进一步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业尤其是粮食加工产业的技术研发与科技成果转化的支持力度,依靠科技创新带动农产品精深加工,促进产业提档升级。
三、加强农产品市场营销和品牌建设,解决“价值链偏低”问题。众所周知,我省由于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独特,农产品品质普遍较好,尤其是三大主粮作物,品质均位居全国之首。然而由于市场营销和品牌建设相对薄弱,导致我省农产品大品牌、知名品牌较少。品牌效应有限,好产品没有卖出好价格,优势产区的优势没有凸显出来,由此也影响了我省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推动我省农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强农产品市场营销和品牌建设,提升品牌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拓展品牌溢价空间,促进价值链跃升。要进一步整合品牌,加强品牌发展的顶层设计与总体规划,积极推进区域公用品牌体系建设,注重打造整体品牌形象,形成品牌合力。同时引导、支持我省知名品牌,通过兼并、控股、贴牌生产等多种方式,整合小品牌,提升知名品牌产品的产业集中度和市场占有率;要加强品牌市场营销,农产品加工企业应深入挖掘自身品牌特色,找准品牌定位,制定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综合运用媒体、网络、展会等传播平台,加强品牌的宣传推介,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提升品牌美誉度和社会影响力。政府应加强对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引导和服务,积极搭建市场平台,在主要媒体上宣传推介我省绿色农产品的整体形象,为全省农产品品牌的塑造提供“信用背书”。要切实做好品牌维护,强化对农产品品牌的质量管控,建立品牌目录制度,实行动态管理,确保品牌的“含金量”。严厉打击各种侵权、假冒伪劣行为,维护品牌合法权益。
四、加强农业生态建设,解决“生态链不稳”问题。我省地处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拥有大森林、大草原、大湿地,生态环境良好,加之地处高寒地带,较少病虫害,具备开发有机食品、绿色食品的得天独厚的条件,绿色生态是我省农业的金字招牌。然而近些年来由于多种原因,农业生产引发了一些不容忽视的环境问题,农业生态环境约束日益趋紧,生态链呈现不稳定的态势。主要表现为:黑土层变薄,土壤有机质下降;地下水超采,水土流失严重;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不充分,面源污染压力较大。推动我省农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强农业生态建设,走绿色发展之路,提升农业生态效益。要加大黑土地保护力度,探索建立科学的轮作休耕制度,加大深松整地力度,完善黑土保护试点;要强化地下水管理与保护,采取工程换水、休耕停水、控灌节水等措施,对地下水超采进行综合治理;要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实施农业“三减”行动,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加强残膜、农药包装废弃物、废弃菌康的回收利用,推动禽畜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要建立完善绿色农业补贴制度,通过构建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政策体系,激发农业生产经营主体采取绿色生产方式的内生动力,为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作者系省委党校(省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