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牡丹江
搜 索
牡丹江拥抱“高铁时代” 擘画城市发展新蓝图
2019-02-13 09:45:22 来源:大鹏新闻网-牡丹江日报  作者:王佳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东北网2月13日讯 车轮疾驰,长风在侧,穿越于林海雪原的哈牡高铁不仅开启了雪城“速度化”的革命,更伸展开牡丹江加快发展的臂膀。

  1月15日下午,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庆伟在参加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牡丹江代表团审议时,充分肯定了牡丹江过去一年经济社会发展和政治生态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新进展,并鼓励牡丹江市在新的一年里乘势而上、再接再厉,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力争在经济高质量发展、扩大高水平开放、做强生态型产业上走在全省前列,确立和发挥牡丹江在全省工作大局中应有的地位、应有的作用、应有的贡献。

  市委十二届四次全会召开后,牡丹江市聚力城乡一体化发展,重构协调发展新格局,加快完善城市功能,适应“高铁时代”深刻变化,推动城市功能升级、生态升级、业态升级,全力擘画城市发展新蓝图。“雪城”号列车正以饱满的热情、充沛的动力行进在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关键一程。

  发力产业布局变优势为胜势

  “面对已经来临的高铁时代,牡丹江应乘势而为,积极发力产业布局、政策护航、环境清障,超前谋划城市发展新蓝图。”这一目标已经成为全市上下的共识。

  “加快提档升级,打造旅游‘黄金线路’必将大有可为。”牡丹江市旅游从业者孙先生这样说。随着高铁时代的到来,“手握一把好牌”的牡丹江旅游业唯有提档升级,才能变优势为胜势。为此,牡丹江市正着手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强化旅游产品营销和旅游市场监管。目前,已编制完成“旅游+教育”“旅游+自驾游”“旅游+低空飞行”等发展规划,围绕冰雪、生态等优势旅游资源,积极谋划包装旅游产业项目,进一步完善镜泊湖、雪乡、林海雪原等冰雪旅游线路,吸引更多的游客在一派北国风光中玩冰赏雪,品尝东北特色美食。

  要变优势为胜势,就要布局高铁产业集群。为了将牡丹江打造成为高铁沿线优势产业集聚和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牡丹江市积极加快园区开发建设,加强基础设施配套,推动产业体系提档升级,大力推进绿色食品、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发展,延伸上下游产业链条,打造主导产业集群。

  与此同时,我市还跟踪牡丹江-符拉迪沃斯托克高铁项目和跨境经济特区建设,积极将“高铁经济端”向境外延伸,加快牡丹江市由沿边城市向“港口”城市转变、交通末梢向物流枢纽中心转变。积极谋划牡敦客专项目直通沈阳、北京。

  力促要素集聚释放高铁红利

  市委十二届四次全会明确提出:以高水平规划引领城市高质量发展,建立“多规合一”的城市空间规划体系,高标准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推动全域旅游规划与相关规划有序衔接,建立“城市体检”评估机制,坚决维护城市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完善江南新城功能,提升改造江北老城,推动城市空间与功能同步优化、同步提升,促进南北互动、一体发展、均衡发展,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

  “高铁时代的到来,要求我们借力‘龙江一小时交通圈’,力促要素集聚。”牡丹江市相关业内人士表示,为打好制度供给提前量,牡丹江市在相关领域进行制度创新和政策保障,全力冲破高铁“虹吸效应”,导引人才等生产要素最大限度集聚。前不久,牡丹江市正式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引进和培育急需紧缺人才激励创新创业的若干意见》,打出资金补贴、评优奖励、融资支持等多类政策“组合拳”,吹响人才“集结号”。

  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才能打造投资者的创业热土。牡丹江市加快建设“互联网+后台”的“4.0政府”,大力“清障”“减负”,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助力经济“搭乘”高铁驶上快车道。创新提高审批效率的办法,加强审批链条相关审批事项“集成化”,对关联事项进行横向合并,纵向串联,实行预审制、并联审批等一系列创新的审批工作机制,进一步释放经济发展活力。

  立足沿边开放搭建广阔舞台

  省委书记张庆伟在参加牡丹江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开阔视野、拓宽路子,推动对外开放全面升级,努力成为全省对外开放东出西联、南北贯通的重要节点,更加注重发展外向型产业,扩大对外开放地区和领域,全面促进对外开放合作提质增效。而哈牡高铁的开通运营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强大助力。

  作为全国高铁网“八横八纵”最北一横、龙江“一轴两环一边”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哈牡高铁全长293.204公里,总投资359.356亿元,设计时速250公里。哈牡高铁开通后,哈尔滨到牡丹江列车的最快运行时间,缩短至2小时以内,“两小时经济圈”也随之成型。

  更为重要的是,哈牡高铁是打通俄滨海边疆区-绥芬河-牡丹江-哈尔滨-满洲里-俄罗斯-欧洲铁路战略通道的重要区段,它的建成通车有利于释放哈牡铁路既有线的运能,进一步畅通与俄欧、日韩等国家和地区的陆海联接,对于吸引人流、物流、资金流等经济要素向这一区域汇聚,承载国内外产业转移,构建发达的外向型产业体系,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具有重大意义。

  补齐市政基础设施短板,提升城市旅游交通便利化水平,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建设公铁联运中心和世行智能公交项目,推进公铁“零换乘”,规划建设城市慢行系统、绿道系统,构建“快进慢游”综合交通网络……搭乘高铁列车的牡丹江正在奔向更加广阔的舞台。

责任编辑:张广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