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龙江日报6月5日讯 “我国盐碱地面积在世界上位居第三。东北苏打盐碱地是我国主要盐碱地类型之一,总面积500万公顷,特点是以碳酸盐为主,具有高PH值,比较其它地域盐碱地,这种情况更为严重……”向记者娓娓道来的是东北林业大学副教授蔺吉祥。
眼前这位34岁的年轻人学生气未脱,充满活力,却已是7个研究生的导师。蔺吉祥是农学博士、理学博士后,就职于东北林业大学盐碱地生物资源环境研究中心,主攻方向是植物逆境生理生态学。改良和恢复家乡生态环境,治愈土地疾病,让贫瘠的土地上长出更多有生机、有价值的植物、作物,便是这位土生土长哈尔滨人的终极目标。
几乎没有休息日是他的工作常态。蔺吉祥除了在实验室进行试验,就是到野外调研。他回忆,一次观测羊草种子的发育动态调研,每天要蹲着工作四五个小时观察记录,高温暴晒、蚊虫叮咬、体力透支、吃住艰苦……但他们最终完成了论文,并在国际权威刊物上发表。
工作以来,蔺吉祥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等9项。至今发表第一作者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SCI论文23篇,并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项。
选育更多抗逆品种,不但让盐碱地上生长出绿色植物,还要培育经济作物,这是蔺吉祥近期的一个工作目标。现在他正研究蓖麻种子萌发阶段如何适应盐碱环境,他说:“一次小小的成活,对龙江盐碱地改善治理、增加可利用耕地资源、优化生态环境等方面而言,都意味着是一种希望,意义非凡。”
责任编辑:王傲
热点新闻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