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
广袤的黑土地,不仅是中国的大粮仓,还要变成中国最美的地方。
秋高气爽,行走在广袤的龙江大地上,映入眼帘的是金色的稻海,摇曳的红高粱……一派丰收的美景;走进镶嵌在黑土地上的一个个村庄,看到的是村民祥和的笑容、整洁漂亮的村容村貌……远处的丰收景色与人们喜悦的面貌,构成一幅和谐美丽的图画。
万千美丽乡村正成为大美龙江的一道亮丽风景。
获得感,是美丽乡村建设给广大农民最实在的礼物。
哈尔滨市通过推进“四清”、“六改”、“四化”和治理“五乱”,1200个自然屯面貌一新;牡丹江市投入环境整治资金6870万元,建立环境管护机制的村达到680个;宝清县创新村级环境卫生保洁管护长效机制,在145个行政村组建保洁队伍,每村每年给予1万元补助,实现了农村环境卫生整治集中化、管理常态化。
宁安市通过美丽乡村建设,打造了乡村游新产业,独具特色的乡村景致成为摄影爱好者的首选,每年都能迎来百万游客,给当地农民带来可观的收入。
按照每年建成200个省级示范村的目标,近年来我省从规划编制、资金整合、政策性贷款等领域入手,不断加快各地示范村建设步伐。哈尔滨市投入5600万元,撬动社会资本投入6亿多元,重点打造哈肇、哈同、哈牡、哈五、铁通、哈双等6条公路沿线美丽乡村示范带上100多个示范村。汤原县争取农业发展银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政策性贷款1.95亿元,重点用于30个示范村和10个精品示范村建设。
村内道路、排水工程、农房改造、日常保洁、村屯绿化、乡风文明……美丽乡村建设点多面广,既有大工程,又有软文化,如何让美丽乡村留得住乡愁,我省总结推广了“能人带动、产业拉动、社会资本推动、乡村旅游牵动、老区政策促动、村级自主建设”等美丽乡村建设模式,打造了哈尔滨“六路百村”示范带、齐齐哈尔“百村千屯”示范带、牡丹江“三带四区”精品示范带、佳木斯“一心两沿一环”示范带,通过示范引带,初步形成了“以点连线、以线带面”的推进格局。
据统计,2016年全省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2.4万户,完成投资44.89亿元;建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67处,解决了13.55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启动了861村屯电网改造工程,投入资金20.45亿元;绿化村屯1227个,硬化村内道路1200公里。如今全省已有近7000个行政村建立了保洁队伍,占行政村总数的76.8%,村级保洁人员总数达到1.9万人,成为扭转农村环境“脏乱差”局面的主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