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科教·就业  >  科教
搜 索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支持鼓励农民创业创新
2017-11-24 07:24:36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王彦 宋晨曦 黄春英 李志达 李晶琳 谭迎春 张桂英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支持鼓励农民创业创新

   黑龙江日报与省农委联合召开农民创业代表座谈会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

  座谈会现场。

  黑龙江日报11月24日讯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

  由于起步早、抓得实,我省农民创业创新工作成效显著。据统计,截至今年9月,全省农民创业大军已壮大到144万人,在全省四支创业大军中规模最大,创业增收突破300亿元,被农业部作为典范在全国推广。为了更好地促进农民创业创新,壮大新农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队伍,培育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本报和省农委联合召开座谈会,邀请全省农民创业代表和农业部门工作人员,畅谈对十九大精神的学习体会,分享创业经验,并就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鼓励带动更多农民朋友参与到创业大军中来,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富裕,进而实现乡村振兴做出更大贡献建言献策。现将各位代表的发言整理发表,与广大读者共享。

  牡丹江瑞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秦启双

  水稻育秧盘获全国大奖创新研发契合富农方向

  秦启双刚从北京领奖回来。他研发的“秸秆水稻育秧盘项目”在首届全国农村创新创业项目创意大赛上获得三等奖。此次大赛共有3万多个项目角逐,获奖选手由农业部部长颁奖,并获得国家领导人接见。“可见,国家对农民、农村、农业的发展有多么地重视。”秦启双说。

  秦启双出生在牡丹江市铁岭镇青梅村,是地地道道的农民。高中毕业后,秦启双当过农民工,收过废品,做过家具,干过销售员,还给鞍钢配套加工过脱氧铝锭。 2007年,他回到青梅村,成立有机肥料加工厂,卖有机肥。期间,秦启双了解到农业正面临着处理秸秆难、水稻育苗取土难两大难题的困扰。

  “据统计,全国每年有3亿多吨的玉米秸秆无法有效处理,焚烧既污染空气、加重雾霾,又容易引发火灾。另一方面,全国有4.5亿亩的水田,每年仅水稻育苗取土,就要挖掉170多万亩的优质表层土,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由此我想到,如何把这两大难题结合起来,发展秸秆水稻育秧盘技术,这个项目市场潜力巨大,仅黑龙江就有30亿盘的市场。”秦启双说,当时国内此项技术还是空白。

  看好项目就干起来,2009年秦启双开始研发。因缺少经费,借债、贷款,先后卖掉两处房产和一部轿车,一家人全都住在了厂子里。功夫不负有心人,2012年技术研发成功,先后获得6项国家发明专利。秦启双还自主研发了配套设备——秸秆秧盘自动化生产线,该生产线国内首创。

  2015年,秦启双建立了牡丹江瑞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随着不断实验、推广和销售,目前“秸秆水稻育秧盘项目”技术已经成熟,产品育苗效果也得到广大稻农的认可。产品销往建三江和省内各大农场,远销吉林、内蒙古、新疆等地。

  秦启双说:“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让乡村焕发生机与活力,实现繁荣与兴盛,是全国农民的福祉所系。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对新农村建设的标准和遵循。”秦启双说,“秸秆水稻育秧盘项目”的不断推广和发展,正好与这些标准和遵循契合。秦启双认为,该项目是我国水稻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的需要,它一方面解决了秸秆焚烧污染环境问题,另一方面解决了水稻育苗取土难及水土流失问题。“我们每条生产线可消化掉2万亩地的玉米秸秆。”

  秦启双同时成立了秸秆收储运农民专业合作社,以乡镇为基点,辐射自然村屯,设立加工点。合作社、农户可以用秸秆原料作为入股资金,年终可按入股比例分红。 “公司以后计划投入技术和设备,与水稻种植合作社进行联合建厂,合作社自产自销,既扩大了农民就业人数,又增加了农民收入,企业规模也得以迅速壮大,每套生产线直接间接提供农民就业机会150多个,为农民实现增收近千万元。我们测算,目前省内市场需要近300条这样的生产线供应。”秦启双踌躇满志。

[1]  [2]  [3]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王辉

【专题】新时代 新气象 新作为 奋力谱写中国梦龙江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