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小“自助售报车”摆放在人来人往的车站旁。东北网记者陈静摄 |
|
车上的报刊及简陋的敞口“钱匣”。东北网记者陈静摄 |
|
白板上写着“自助报刊车的使用说明”,除自助找零外,还可外借乘车费。东北网记者陈静摄 |
|
老兵刘思玉,仍保持着优良的军旅作风,记者要求拍照时,笔直的站在自己的报车旁。东北网记者陈静摄 |
|
谈到这十几天来收获的感动,刘思玉的表情霎那间变得温暖。用真诚换真诚,相信每个人都能做到。东北网记者陈静摄 |
东北网11月19日讯(记者陈静)近日,很多市民向记者反映,哈尔滨市通达街与清明三道街交口附近的公交站台旁,出现了一辆小小的“自助无人售报车”。市民不但可以自助买到书报,没有坐车的零钱还可以自助借钱。
19日14时许,记者在通达街与清明三道街交口附近的公交站台旁果然看到了这个无人售报车。小小的车上摆着十几种报纸、杂志和一只用纸盒制成的分为三格的“钱匣”,“钱匣”里装着一些硬币,敞开的盖子上写着“买报纸自动投钱”。售报车上撑着大伞,伞的下面竖着一块白板,上面写着这辆自助售报车的“使用方法”:投币、取报、需零坐车可借走一元、整理报摊恢复原样。
记者看到,寒风中很多等车或路过的市民都对这个报摊投来好奇的目光。正当记者举起相机拍照时,一位身着红色羽绒衣的中等个头男子问记者,你照它干啥呀?记者表示,现在有网友将这个自助售报车的照片发到网上了,现在它可有名了。男子憨厚的一笑,说“这有啥呀”。记者问道,你认识这卖报人么?男子不好意思的说;“就是我”。
红羽绒服男子告诉记者,他叫刘思玉,今年三十岁了,老家在辽宁沈阳。在哈尔滨当了八年的武警,成了家,退伍后也就留在这第二故乡了。自己家住不远的七政街,目前主要在从事电工工作。三个月前开始利用业余时间卖报,但是不久就发现,卖报远非他一开始想的那样,并非挤出业余时间就能做好。再三思考后,他决定大胆尝试,十几天前正式推出了他的“自助无人售报车”。这些天来营业额很平稳,无人售报和以前站岗似的售报收入没啥差别。刘思玉惊喜不已的同时,也感叹小小一个售报车给自己带来效益的同时,也折射出了这座城市中人们的道德水平在升高。
刘思玉对记者说,今天他比较空闲,顺便到这看看报纸乱了没有,怕天冷风大,谁万一没放好报纸,被风吹散了。来了一看,啥都井然有序。这十几天里,刘思玉觉得这样做让他对这座城市充满了信心,最多的时候只差了三块钱,最“好”的时候,竟还多出一块五。
刘思玉说,最让他难忘的是一次一个十四五岁小姑娘的钱丢了,自己给了她十块钱让她回家.过后,女孩的妈妈特意来看他,还买了好些水果。他借零钱给大家乘车,其实根本就没吃亏。他用一颗充满信任和温暖的爱心,赢得了第二故乡人们同样真诚的心意。
|